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手机投诉“高烧不退”
 

  3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消协了解到,手机消费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近年出现了质量投诉“高烧”不退的尴尬,投诉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去年自治区消协受理的投诉中,家用电器产品投诉量居首位,其中手机投诉占绝大多数。

  “现在手机的问题太多,又不好解决。去年就因为手机流量吞花费的事,气得我真想把车开到手机店里。”乌海市海勃湾区的朱先生去年就因为智能手机使用不当,流量吞噬花费的事,打了消协的投诉电话。

  朱先生说,他为父亲买了一部手机,并办了卡,可没几个月老人就欠了480元的花费。朱先生要求查话费单,却被告知必须交清话费才能给他打印话费详单,双方由此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在消协的介入下,营业厅工作人员调取了用户的话费详单,显示除了话费外,欠了480元的上网流量费。这让朱先生很气愤:“通常情况下,欠话费5元时,手机就会被停机,而流量费欠了那么多才停机,这不是‘钓鱼’收费吗?”乌海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朱先生给父亲购买的手机是一款智能手机,由于老人使用时不小心或默认软件自动联网,导致产生流量费用。朱先生虽然认可是自身使用不当,但觉得很不公平。最终在消协的调解下,通信公司免收了朱先生所欠的部分流量费用。同时教授了朱先生如何使用智能终端,并提醒如果不上网,需关闭上网功能。

  “在受理手机投诉过程中,质量和售后服务是主要难点。”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托娅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存在人为设置障碍,曲解相关规定的现象。有的手机销售商无论手机出现何种故障,都要求消费者去检测鉴定,出具检测证明后才给予退换。在很多情况下,“手机进液”、“人为损坏”成为商家的“挡箭牌”。当消费者将损坏的手机送修时,只能到厂家指定的客服维修点去检修,是人为损坏还是机身故障,往往只能由商家定性。缺少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费用高等原因阻碍了消费者的维权。(记者胡芳)

[责任编辑 魏佩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