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
一大学生讲述受骗经历
说起找中介兼职被忽悠,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内蒙古大学上大四的王君向记者介绍了她被网络中介忽悠的经过,“在上大三的下半年,我在校园内的广告栏上看到一个兼职网站的不少中介广告,其中的促销员工作让我很感兴趣。按照海报上的介绍,周六日只要在商场做半天的促销员,每天就可以拿到60元的工资,而且还是按日结算。看到这个信息后,我和宿舍的一个同学马上找到了设在中山路一个写字楼里的网站,要求他们给我们推荐促销员的工作。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求我们先交160元的入会费,并说只有成了他们网站的会员,才可以给我们推荐工作,我们当即交钱办理了入会手续。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工作了,没想到交了会员费后,他们让我们回去等,说是前几天的促销员工作已经有会员去做了,等有了促销员的工作就会联系我们。在以后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并没有做到半天60元薪资的工作,常常是工作少而会员多,大家只有轮流做。而之前海报上的其他工作也几乎很少,有时候被临时约到工作现场打杂,所得的薪资也不是当初海报上介绍的那样。时间长了,我们对这个中介失去了信心,不再找他们介绍工作了。但是我经常在校园周围的广告栏内看到他们的广告海报,一样的说辞,有很多学生在认真地阅读,并记下联络方式。”
【提醒】
要观察有无营业执照
这些兼职中介机构究竟有没有营业执照?记者登录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的网站,点击企业登记基本信息查询。记者输入“呼和浩特市圆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的信息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工商分局有备案,成立于2009年7月14日。经营范围一项显示,该公司主要进行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咨询;中等专业教育、职业中学教育咨询;其他中等教育咨询;大学生创业咨询,不包括给大学生介绍兼职工作这一项。此外,记者在笑脸网的工作室内发现,墙上贴有该公司的宣传照,上面的流程第一项为大学生找兼职应出示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和照片。但是接待人员在为记者登记时,并未要求出示任何证件。
据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袁威伟介绍,如果这家中介没有营业执照,有关部门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取缔,并给受骗的大学生予以赔偿。如果有营业执照,该公司应该将其悬挂在显眼的位置。如果没有悬挂在显眼的位置,第一次发现责令整改,如果拒不整改,罚款5000元以下。针对“一旦入会,不得以任何理由退费”这一条款和收据上没有公司的公章,袁威伟表示,这些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条款本身就不合理,是无效的。
此外,袁威伟提醒大学生们,前往中介机构找兼职时,首先观察其有无营业执照,资质是否齐全。其次要和周边的同学多交流,了解这些中介的情况。在和中介签订书面协议时,要注意其有无公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说法】
网络中介由多部门监管
劳务中介究竟由谁来监管?3月13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金主任。他告诉记者,从事劳务中介,必须到劳动人事部门取得开办中介的行政许可证,然后到工商部门申请工商营业执照以及到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登记。网站则还需要公安部门网络监督链接和可信认证标识。监管机构是工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以及公安局,“现在打着网络培训旗号实则进行劳动中介的网站很多,我们联合工商、公安部门进行打击整顿,但是屡禁不止。有一些中介网站将服务器设在外地甚至是境外,给打击带来不小的难度。最近我们就打击了一个域名为每日内蒙古人才网的网站,该网站的服务器就设在山东,我们多次与山东的警方以及相关部门联络,才将该网站打击掉。对于笑脸网我们会进行核实,然后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随后,记者就笑脸网无证从事劳务中介的事,向管辖的新城区工商分局毫沁营工商所进行了反映,该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很快会对其进行核查。
【建议】
去正规网站或人才市场找工作
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金主任告诉记者,一些网络中介之所以专门将目光瞄向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因为学生们的社会经验相对较少,辨别能力弱,容易被欺骗,而且被骗后很少会进行投诉举报;另外这些网站的招聘信息绝大部分是无法核实的。
金主任建议,在校大学生最好去正规的网站或者人才市场找工作,“就拿我们内蒙古人才网来说,每天都有不少正规企业来我们网上进行招聘登记,登记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对这些招聘信息进行核实,确保每条招聘信息的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