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克隆手机卡就能监听电话收短信?短信诈骗出新招
内蒙古新闻网  13-03-18 16:40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近几年,短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近日,记者就收到一条短信称,只要提供手机号我公司即能快速进行克隆,可以监听对方通话,拦截短信,GPS定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真有新技术可以监听别人电话?或又是一个骗人的诱饵呢?出于职业敏感记者与对方取得了联系。

  为获取真相记者与骗子巧周旋

  3月14日上午,记者收到可疑的“克隆手机卡”短信后,马上给对方打电话称“想克隆一个生意伙伴的手机卡”,一名操南方口音自称姓王的男子给记者介绍了这项业务,“只要你提供手机号,不需要原手机卡我们就能快速给你克隆。而且,我们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联络人,到时会把手机卡直接交给你,只要你在手机上安上克隆卡,就能监听到对方的通话和接收短信。”王姓男子告诉记者,克隆卡的费用是2000元,等手机卡克隆好后再收取。为了探明真相,记者给他提供了自己的另一个手机号。果然14日下午,记者就接到一个同样操南方口音男子的电话,他自称是呼和浩特的联络人,他说“手机卡已经克隆好了,最好选择一个人多的地方把卡交给你,我们毕竟是做偏行的,不能太大意”。记者就和对方约定好在万达商场门口见面。到了约定时间,记者又接到“联络人”打来的电话,说他已经到了,也看到记者了,要求记者马上到万达商场对面的某银行进行打款。记者希望当面给他付现金交易,他却又说:“公司财务有规定,联络人是不能直接收取现金的,你只要往公司账户打款,我就马上把手机卡给你。”记者说:“我得先确认克隆的手机卡能用,才能给你打款。”听到记者有些疑惑,对方说他马上会用克隆好的手机卡给记者打电话以证实。随即记者就接到一个来电显示为克隆手机号的电话,电话中“联络人”着急地说:“我现在就是用克隆的手机卡给你打电话,为了安全我不能和你多说话。”而就在“联络人”和记者通话时,一旁记者的朋友正在用“被克隆”手机号拨打联通客服电话,记者和“联络人”的通话并没有被朋友听到。无疑这是一场骗局。

  骗子被揭穿恼羞成怒

  其实,记者之前就在网上了解到,有一种“改号软件”,可以把来电显示修改成任意手机号码,甚至是110、10010、120等特殊号码。骗子就是利用这种软件,把来电显示修改成客户要求克隆的手机号码,给上当者打来电话,这是整个骗局中最重要一环。看到记者迟迟没有打款,骗子竟又打来电话催。记者不想再和他周旋,直接告诉他在没拿到手机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付钱的。对方已有点不耐烦了,说“我们既然选择干偏行,就不得不小心,万一你是公安怎么办。不过我们也不怕被人耍,现在卡克隆好了,你又这么多事,你要让我们白忙一场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不光黑道上的兄弟会找你算账,而且我们会告诉你的合伙人你在监听他电话,看你怎么收场”。原来,这竟然是个连环套,一旦骗局被揭穿,骗子就会以告诉被监听人为由对上当者进行威胁,迫使其花钱消灾。看骗子如此嚣张,记者索性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目的只是想看看他是怎么行骗的。骗子听了一愣,随即恶狠狠地骂了句脏话将电话挂断了。

  “克隆手机卡”技术上不支持

  “克隆”手机卡真的可以监听他人通话吗?对此,内蒙古移动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介绍,手机卡是可以被复制的,但只有在客户的手机卡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客户持身份证移动公司才能为其提供复制、更换手机卡的服务。但是,一张手机卡一旦被复制,原来的卡就失效了,因此,根本不可能用复制的卡监听别人通话。而且,手机进网在国家有严格规定,网内绝不会存在相同的两个手机号码。另外,即便原卡被复制后,也不可能实现监听。和银行卡一样,每张SIM卡都具有一个独立卡号和独立密码,存放在SIM卡的不可读出区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网络中,只能给一个手机卡发送信号,所以,能同步听到对方通话及看到对方手机短信内容更无从谈起。克隆手机卡,技术上是绝无可能。(记者云艳芳)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