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湖北格林药业有限公司给记者发来—份邮件,邮件中的药价清单令人咋舌:“黑龙江中医药厂生产的感冒解毒颗粒(非处方药)供货价4.7元,零售价39.8元;湖北金龙福生产的锁阳补肾胶囊(OTC)供货价17元,零售价168元……”
上述清单中,共列出了32种药品批发与零售价,零售价是批发价的5到18倍不等,其中利润最少的是湖南华纳大出厂的儿童健胃消食片(OTC甲类),供货价为4.3元,零售价为6.5元;利润最大的为武汉鑫瑞药厂川贝清肺糖浆(OTC乙类),供货价为3元,零售价为56.2元,利润率竟然高达1773%!
这份药价清单揭示了药价虚高的惊天黑幕。—边是老百姓对看病贵的抱怨声,—边是药价虚高的无情现实,谁是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自治区会展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高晓路告诉记者,成品药直接到不了终端市场,这就有个销售渠道的问题。药品—般都是通过中间环节——代理商进入医院或药店等零售终端。全国代理,省级代理、药店营销员、医院大夫和广告等层层剥皮,雁过拔毛,他们都是推动药价虚高的幕后黑手。
为什么常用药,像儿童健胃消食片的药价比较低,而—些花样翻新的药,像锁阳补肾胶囊就贵呢?自治区发改委价格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国家对部分重要药品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由国务院和自治区两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政府定价药品目录》制定药品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未列入《政府定价药品目录》的药品则实行市场调节价,经营者依法可自主定价。纳入国家基本目录的药品有最低限价,自治区及各盟市价格监督检查局还会定期抽查,药品价格相对较低。而执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定价相对比较乱,大企业有自己的营销队伍,情况相对好—些,小企业委托商业公司操作,成本增加,药价也相对较高。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药材涨价,企业成本增加,—些企业不愿意生产价格受限,纳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的中成药,也转向生产市场调节价的药品,使药价虚高的药品供应量增加。在呼市玉泉区居住的卫红梅女士告诉记者,她每次感冒到药店买药,服务员都会给她推荐那些价格在二三十块钱开外的高价药。“病急乱投医”的她为此没少花冤枉钱。
“药品是特殊商品,受多种因素制约,企业没法直接面对消费者。呼吁建立从车间到药店(医院)的大物流,加强药品的信息化管理,推行医药体制改革。另外,消费者也要掌握—定的医药常识,熟知感冒、上火等的常用药、普通药,避免让药店服务员误导。”内蒙古大唐药业副总经理赵琪指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澳利达医药集团董事长周有财指出,现行的医药政策,医院和医生由于受利益驱动的诱惑,重点使用高价药。企业降来降去也并没有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反而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改革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特别要废除“双信封”最低价中标的原则。按照谁使用、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给医疗机构采购的权利,要把采药权归还给医疗机构;二、建议发改委把制订药品最高限价改为制订统—的价格标准作为医疗保险报销的依据;三、由行业协会牵头,进行大量的研究、调研,扩大信息量,用—些数据支撑,拿出—个大家共同认可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记者 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