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污染物排放量是普通车的20倍,相关部门负责人呼吁——多部门联动,尽快报废“黄标车”!
 

  走街串巷,不难发现“黄标车”的身影。车流中,冒着刺鼻浓烟的“黄标车”不时从身边轰鸣而过;城乡结合部,拉货的“黄标车”四处乱跑。数据显示,一辆“黄标车”的污染排放量是普通车辆的20倍。到2012年底,呼和浩特市共有机动车58.14万辆,可报废而没报废的“黄标车”有57680辆,约占机动车总数的10%。这5万余量“黄标车”无疑是空气污染的一大源头,可多数车主却不愿报废,清理难度很大。

  “缺胳膊少腿”也占停车位

  “轮胎早瘪了,牌照也没了,怎么就没人清理呢?”“稍微晚些回家,找地方停车就成了难题,看着那些破车长期占地,真堵心。”在一些老社区、单位停车场,众多车主都有这样的感触。

  在金桥开发区某单位停车场,一辆四轮凹瘪的白色轿车停放在停车场,轮毂锈迹斑斑,最少闲置了五六年,与干净整洁的楼宇格格不入。从事物业多年的赵峥介绍:这些“缺胳膊少腿”的车辆大都藏身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或单位停车场,以厢货汽车为主,根据车检标志及环保标志,多为“黄标车”,锈蚀严重,部件缺失,基本丧失了使用价值,有的甚至已经成了空壳。物业方找不到车主,即使找到车主,很多人也表示,旧车还未到报废期,只能放着。

  冒着黑烟的二手夏利卖了1.2万

  前些天,记者一位朋友购进一辆冒着黑烟的二手夏利,花了1.2万元。据悉,这样一辆夏利如果报废,顶多能领4000元补贴。

  一位长期经营二手车的董老板说:“众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黄标车’难报废的关键问题是回收价格偏低。如果补偿标准接近甚至高于二手车市场价,车主肯定会选择报废,而不是卖掉或闲置。低额报废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是‘黄标车’车主不愿提前报废的重要原因。”此外,他建议,提高“黄标车”使用税费也是个解决办法。

  呼和浩特市环保局尾气办主任武玉焕出示的一份材料显示,凡有政府补贴的年份,前来申请报废的机动车就多。比如2010年,呼市共有200多辆“黄标车”主动申请报废,而此后没有补贴的年份,就基本没有车辆主动来报废。

  限行只能转移污染,不能消除污染

  淘汰“黄标车”是全国性难题。论措施,无非限行和报废。

  今年1月1日,呼和浩特市决定从早7:30到晚21点,禁止“黄标车”在城市二环道路内行驶。同时,呼市公安局和环保局还联合颁布通告,要求在呼市注册登记的新购置机动车、转入呼市的其它省市机动车号牌的机动车,必须达到“国IV”排放标准,从源头上遏制新的“黄标车”再来添乱。

  路上的黄标车有了条框限制,但常年“扎根”于小区、路边的黄标车,依然让人头疼。破旧车辆在影响市容的同时,也给执法部门带来了困扰。“在路上的‘墨斗鱼’能管,而停着不跑的‘黄标车’,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武玉焕说。记者了解到,这些“潜伏”的“毒气弹”很多还能跑,有机会就会被车主卖掉。

  据了解,今年,呼市还将陆续出台“黄标车”报废相关补贴政策。申请报废车只要具备发动机、变速箱、前桥、后桥和转向器五大构件,就能领到残值费和相应补贴款,手续也不复杂。

  武玉焕说:“限行措施只能转移污染,不能消除污染,报废还是最佳方案。必须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尽快报废‘黄标车’。”(记者 赵弘 实习生 王孟杰)

  【链接】

  什么是“黄标车”?

  黄标车不属强制报废车。按照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油车)达到国I级以上标准的机动车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柴油车)达到国III级以上标准的机动车,核发绿色环保合格标志,称为绿标车。未达到以上标准的核发黄色环保合格标志,称为黄标车。如果按注册时间大致划分为:2001年前注册的汽油车为黄标车,其余为绿标车;2008年7月前注册的柴油车为黄标车,其余为绿标车。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