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部署我区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时,提出了要着力壮大县域经济。
2013年1月15日至16日,王君在包头市的企业园区调研时指出,园区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方向,各类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
“自治区党委为园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准确定位,这无疑为今后内蒙古园区的繁荣发展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晓俊说。
来自自治区经信委的资料显示,到2012年底,全区各类工业园区已发展到100多个,其中国家级园区6个、自治区级园区49个,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自治区级园区为主体、盟市级开发区为补充的工业园区发展新格局。而诸多工业园区大部分都分布在全区各旗县,这些园区的蓬勃发展,正在承载起我区县域经济腾飞的希望。
县域经济崛起的有形名片
走进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非常引人注目。
“曾经,这里风沙弥漫、人迹罕至……经济开发区建成后,这里开始发展、繁荣,开始有了现代化气息。今天,开发区已成为和林格尔县经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名片。”和林格尔县的人常常这样向外地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是他们值得炫耀的资本。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工业园区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1999年5月,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始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现已基本形成自身特有的产业结构:以蒙牛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业;以乳品包装等为依托的乳制品配套产业;以大牧场蒙餐、蒙羊肉业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业;以可口可乐、燕京啤酒等为龙头的饮品加工业;以兆旺、铁骑等品牌为依托的绒毛加工业……
在和林格尔县,一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正在形成,这为内蒙古建成“五个基地”开了一个好头,尤其是为我区建成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开了一个好头。
据统计,截至2012年,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52.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216.5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45.7亿元;2012年完成财政收入11.7亿元,占当地财政收入的61.58%,为1.6万人解决了就业。
在我区西部,蒙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棋盘井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早已成为县域的财政支柱,其创造的GDP在“十一五”中期就已占到当地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在蒙东一些建成不久的工业园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加工业、化学工业等已成为推进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园区内的就业人数占到当地县域范围就业人数的1/3以上。
据来自自治区经信委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区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624.79亿元,同比增长16.57%;实现营业收入13134.17亿元,同比增长17.52%;完成税收766.93亿元,同比增长35.62%。而这些园区,绝大多数分布在县域范围内。
园区的发展对于我区县域经济的带动除了这些显性的成绩外,还有一部分是隐性的。
冯平是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一家小超市的老板。提到园区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他现身说法:“就是依托园区,我才做起了超市生意,并过上了有房有车的日子。”目前,像冯平这样依托园区做生意的个体工商户在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有900多户。园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给县域做出税收、就业贡献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是我区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无疑,今天,内蒙古的园区是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已是不争的事实。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是高新技术的先导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是产业和人才的集聚区、跨区合作的创新区、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园区在我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朱晓俊分析。
县域经济起飞的平台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答记者问时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主要是针对内蒙古幅员辽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提出来的。区内专家提出,以园区为载体引进优势企业
与项目是壮大县域经济、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效途径。令人欣慰的是,在引进优势企业与项目来壮大县域经济方面,我区部分工业园区走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已见到成效。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园区自建设以来,精心筑巢引凤,国电多晶硅、伊泰煤制油、久泰甲醇二甲醚、神华氧化铝、天润化肥等一批优势重型煤化工项目目前已在该园区安家落户,并形成了现实生产力,产业集聚效应也初步显现。
通辽市奈曼旗工业园区入驻项目达88个,和谊镍铬合金、津蒙线缆、鸿胜机械、明州科技、青龙化工、塞北制药等一批引领产业发展潮流的企业项目已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该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32家,初步形成了建材、轻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电力能源、金属冶炼、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
……
这些园区积极引进重点优势项目和打造龙头企业的举措,已然为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等工业基地打下了良好基础,更为内蒙古以园区为载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奠定了基础。
园区良好发展势头的形成,是自治区近年来精心打造的结果。
针对我区大企业不够多、不够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力不够,以及开发区规模小,产业集聚水平低等问题,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此过程中,我区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企业战略并构重组、优化企业成长环境等措施,着力培育了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2012年,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由上年的19个增加到了40个。
与此同时,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互动协调发展,自治区积极推进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工业集中区(园区)建设。2010年,自治区研究制定了《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
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22个工业集中区、重点工业园区为载体,通过五年努力,初步形成沿黄河沿交通干线重点产业带和配套服务体系。通过近两年的发展,2012年,我区22个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园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195.36亿元,占西部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0.5%;实现营业收入6932.97亿元,占西部开发区(园区)的80.9%;实现税金320.23亿元,占西部开发区(园区)的60%。
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工业集中区(园区)大多集中在我区西部各旗县,这些工业集中区,为我区县域经济起飞提供了平台,也为我区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契机。
县域城乡一体化的纽带
2013年1月中旬,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包头市调研时指出,全区各地要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园区经济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好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生产要素、节约资源能源和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带动当地经济实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园区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也正因为如此,在《内蒙古开发区“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园区发展的六大原则:
———统筹规划、集约发展。———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技术升级,创新发展。———保护环境、持续发展。———机构创新,健康发展。
朱晓俊分析,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区工业园区的发展面临两大机遇:
一是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生产要素成本的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有利于我区工业园区发挥县域资源和生产要素新优势,吸引国内外投资和先进技术等要素转移。
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机遇。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和产业等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我区的扶持力度,这为我区调整县域财政支出结构、投资结构和促进县域工业园区平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内蒙古才明确提出,在沿黄河、沿交通干线进行优势产业布局,并通过实施“双百亿工程”,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以园区为载体的县域经济。
“园区是实现县域城乡一体化的纽带,依托园区推进县域经济建设、产业建设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
他认为,首先,我区旗县各自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推进旗县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的发展,我区不论是矿产资源富集地区,还是农牧业资源富集地区,都面临着现代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对于资源匮乏的旗县,产业建设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各旗县需要按照区位、资源、城镇建设等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寻找路径。
二是园区要实现集中集聚发展,提高园区的配套服务水平。园区平台就是要通过一定规模的集聚,利用集聚形成的规模促进专业化分工,逐渐形成园区内的各类企业相互支持、互为上下游的产业配套体系。因此,在依托园区壮大县域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将园区建设成为适宜企业发展的平台,既不能大而散,也不能小而乱。
三是要加大对园区所在地的城镇建设力度,形成园区建设与城镇发展一体化的格局。企业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的支撑,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撑,核心城镇与园区一体化发展,能够改变园区游离于城镇之外的状况,便于入园企业为员工改善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员工、素质更高的员工参与到县域园区经济发展中来,推进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与我区提出的“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七项重点工作思路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