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结算费用,手续变得简单了。记者范树清摄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蒙医中医医院去年6月起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到现在已运行10个月。此种模式给当地农牧民就医带来了哪些改变?医院又面临哪些挑战?……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走进了这家医院。
看病难、看病贵让贫困农牧民面临“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克什克腾旗蒙医中医医院针对贫困住院患者开展了“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模式。第一个受益者是巴彦查干苏木哈登宝力格嘎查牧民乌仁图雅。去年6月26日傍晚,48岁的乌仁图雅突发脑出血,发病突然,家中又没有钱。情急之下,女儿赶忙把她送到旗蒙医中医医院,到了医院就直接进了急诊室,一点没耽误。“如果不是医院先垫付治疗费,我妈的命可就保不住了。”乌仁图雅的女儿乌云感激医院的做法。活动开展10个月,共帮助像乌仁图雅这样的贫困患者46例。百姓有了满意度,医院有了好效益。据统计,该院2013年第一季度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医院收入比2012年同期分别增长11%、16%和17%。
急诊患者不必办理繁琐的手续,先治疗后付费 。记者范树清摄
院长于桂斌告诉记者,适用于“先看病后付费”模式的患者,必须是在克什克腾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以及享受低保待遇人员和需紧急医疗救援的人员。
在医院的血液透析室里,记者见到正在做血液透析的张玉行,他是该旗红山子乡双合旺村农民,一年血液透析的花费就达10万元,而他每月只需向医院缴纳100元的费用,其余全部由医院垫费。像张玉行一样长期在该院透析的患者最多时达到16位,医院只好一个月给透析患者办一次出院和住院手续,立即去新农合报销部分费用,以便资金周转。张玉行说:“我现在既没有经济负担,又没有心理负担,每天就是想着好好养病。医院垫付资金治病,这个服务模式太好了!”
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但对医院来说却是个考验,资金压力不说,“逃费”现象的发生也让医院很头疼。该医院开展“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以来,高峰时垫付资金达26.3万元。于院长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全院有近400名员工,其中有207人为内部聘用,聘用人员的费用需医院自收自支。门诊楼、住院楼、后勤楼等需要正常维护和运转,每月“人吃马喂”都需要资金,稍有不慎就“揭不开锅”。推行新模式10个月以来,就有4个月资金周转不开。如果有患者恶意逃费,医院其实也没有有力的措施。目前,该医院已经有46例患者享受此种服务模式,只有3位患者家中的确困难,共欠住院费1.3万元,眼下还未发生恶意欠费现象。

患者在治疗前先与院方签订协议。记者范树清摄
如何缓解医院垫付资金压力?使“先看病后付费”模式运行得更顺畅?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首先要通过宣传,让患者提高自身的诚信度。诚信度高了,“逃费”现象就可减少或避免。“现在医院给每位享受此模式的患者建立了诚信档案,但是患者如果真的欠费或逃费,医院拿着一大把证件又有什么用?对于医院来讲,还真没什么好招。”医院财务科科长李素芳直言不讳地说。于院长认为缓解资金压力还是有办法的,比如旗社保和新农合资金可根据医院每月平均拨付额度,提前预拨付医院一个月资金,这样就能缓解压力。同时,旗里要设立特困患者及三无患者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合管办要增加专用窗口和通道,旗社保报销的速度更快些,否则几个月也报不回来,医院垫付资金的压力就更大了。(记者屈广臣 范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