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涨了又降
门票上涨是否能给景区带来可观的效益呢?4月21日,记者采访了去年景区门票上涨的白石生态旅游景区的负责人。该景区分管市场营销的徐利芳对记者说,白石生态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自2006年经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定价以来未做变动,评为国家AA级景区后为争创国家AAA级景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于2010年建成国家AAA级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由于离市区较近且交通便利,成为首府大部分市民一日游和度假的首选景区。大量游客的到来,给景区造成了极大的环境保护压力,对景区的自然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从保护发展的角度也应对游人进行一定的控制。此外,自景区开发以来,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维护。相对于呼和浩特市周边其他景区门票价格还是很低的。基于这些原因,2012年,景区票价由20元调整为45元,涨价之初,景区游客数量比2011年减少了一半。2012年6月20日,白石景区又遭遇山洪暴发,景区内一些旅游设施被损毁,这样一来,游客就更少了。总之,2012年白石景区不但没赚到钱,还出现了亏损。今年,白石景区已经向政府打报告,准备五一对游客开放。为了吸引游客,景区准备把门票进行调整,散客门票由去年的45元降到30元,团购门票调整为23元。
【来听听】
门票经济并不是旅游经济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秦兆祥:不管是国外还是我国发达省份,都不是以门票收入作为旅游业的主体。在欧洲及美国,旅游业门票收入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旅游业主要是体验型经济,让游客亲自参与一些活动,自己去消费,从而增加旅游业的附加值。如果一个地区不断地增加门票价格,说明这个地区的旅游业比较滞后,旅游业最终的目的还是让游客消费,通过消费拉动地方的税收。有统计数据显示,如果旅游业产业链足够长,能带动多个行业发展,即对酒店业贡献率超过90%,对客运业贡献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如果区内旅游业能实现这些带动作用,其经济效益将远远高于门票收益所带来的效益。
增加门票收入,设置过高的价格门槛,增加旅游成本,自然会引起游客不满,从而影响整个旅游经济。内蒙古作为全国相对偏远地区,现在正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目前来看,大部分游客可以说是第一次来内蒙古旅游,一味地提高门票价格,而不注重旅游内容的培养,只会让重游率降低,游客下降最后成为一种必然。
不能靠门票提价增加收益
内蒙古旅游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单纯依靠门票价格增长来提高景区收入毕竟过于粗放和单一,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产业,增强软实力,才能形成旅游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地方政府不妨考虑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培养旅游业附加价值,开发旅游产业链,提升服务质量。国际上景区门票下调已经成为趋势,仅靠门票的单一收入显然不是维持景区长期运转的最佳方法,各景区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不断提升门票价格来实现收益的增加,而是以旅游为契机带动整体经济更好地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的持续性的盈利模式。我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可以将景区与周边的农业、牧业、林业等产业与服务业相结合,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能让当地居民增收。
【来链接】
出台法律限制“说涨就涨”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4月25日经表决通过了旅游法,这是中国首部用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法律。该法在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等方面作出规定,尤其是加强对旅游市场乱象的治理,以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对于当前公众高度关注的景区门票“说涨就涨”情况,旅游法以法的形式作出限制,规定景区拟提高价格的,应举行听证会,并提前6个月公布。
【评论】
五一小长假前,国内诸多景区门票上涨此起彼伏。有专家提出,旅游门票具有操作简单、刚性配置、现金回笼、效率明显和收益保障等特征。在我国各地旅游市场的高速成长中,门票经营起到了重要的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并导致在不少地方的景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现象十分严重,旅游经济蜕化为门票经济。
小来认为,旅游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景区门票的节节攀高,最终结果是让游客“玩不起”,甚至逼着游客选择境外游,景区高票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旅游市场产生消极影响。
有人提出,物价都涨了,景区门票怎么就不能涨?小来想说,涨价不是谁的特权,也应该通过物价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举行听证会,让当地的老百姓和花钱的游客也有话语权,避免一些毫无缘由的跟风上涨。另外,一些景区门票连连上涨,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却是频频打折,景区内的餐饮、住宿更是搭车涨价。
试问,门票涨价,服务掉价,游客还会来吗?发展旅游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记者高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