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调查报告
平整广袤的土地,巨臂舒张的现代灌溉设施,春光满园的蔬菜大棚……2013年2月,记者走进达拉特旗,见识了一个奏响现代农牧业乐章的生动样本。
“去年达拉特旗被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示范旗。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8337’发展思路,这对我们达拉特旗来说可是机遇叠加啊!尤其是‘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我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对集土壤、水利、气候、农业设施等优势于一身的达拉特旗来说可谓大有作为。”达拉特旗旗长吉格定说,“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推进蔬菜、乳肉、水产等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打造‘服务呼包鄂、面向全中国’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生产规模化———企业和大户成了“新农民”
记者驱车行驶在达拉特旗白尼井镇侯家营子村的公路上,只见两边连片的平整土地,远处一台台大型喷灌设备气势如虹,近处一根根白色的微喷设备有序排列,田野里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
“今年,我准备一个人种430亩蔬菜、玉米!”村长石根说。看着记者惊诧的眼神,石根笑着解释:“我们种地是机械化作业,种这点儿地小菜一碟。”一个人种植几百亩地,如今在达拉特旗非常普遍。随着机械化和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企业和大户成了达拉特旗的“新农民”。
2007年以来,达拉特旗通过捆绑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整理、农田节水改造等项目,实施以大型喷灌为主要节水方式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全旗共购进大中型动力及配套机具2万多台(套),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9%、90%和69%,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紧随而至的是,项目区土地流转明显加快,“大户承包、合伙经营,规模承包、企业经营”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涌现。
企业和大户成为新型生产力量,那以前的农民干啥去?
受雇种草、拔草、割菜或饲喂奶牛。“出租一亩地收入300至350元,现在不少村民把地转租出去打工,由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打工1天挣100元至150元,效益很可观,村里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石根说。目前,仅侯家营子村流转土地就达2.6万多亩。
如今,达拉特旗农牧业生产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点非常明显,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生产,为推进达拉特旗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打下扎实基础。据介绍,今年达拉特旗继续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向种植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流转,鼓励和支持发展产业基地和规模化养殖。大力推进蔬菜、乳肉和水产等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以树林召、白泥井、展旦召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建设集中连片的蔬菜产业基地。扶持肉羊、肉牛、生猪、奶牛等养殖大户和养殖园区,发展獭兔等特色养殖业,建设自治区优质乳肉示范基地。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玉米等制种面积,建设好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示范基地。利用沿黄湿地及蓄滞洪区,发展集渔业种苗繁育、鱼苗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现代水产养殖业,建设沿河渔业休闲产业带。
到“十二五”末,达拉特旗粮食产量将稳定在10亿斤以上;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445万头(只);獭兔养殖量达到100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服务呼包鄂、面向全中国”的优质农畜产品基地仿佛就在眼前。
产品标准化———供港蔬菜成了抢手货
“现在,连香港人都爱吃咱们的蔬菜!”白尼井镇党委书记靳云鹏指着白泥井镇一片5300亩的供港蔬菜基地自豪地说。
从2011年开始,产销两旺的供港蔬菜———在内地种植、专供香港市场的高品质蔬菜在达拉特旗生根发芽了。
因为土壤优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在达拉特旗种植的供港蔬菜品质卓越。加之供港蔬菜有一套严格的种植、收割、验收等标准,使之迅速走红。靳云鹏说,2011年,港通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农户土地6300亩,种植芥兰等8个蔬菜品种,销往港澳、东南亚及珠三角地区受到热捧。如今,达拉特旗供港蔬菜基地发展到了1.3万亩。
“抓好品牌创建,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我区农畜产品绿色无污染这一优势;抓产品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认证,坚决防止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供港蔬菜无疑成为“8337”思路中这一内容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达拉特旗通过培育发展蔬菜种植公司、畜禽养殖公司、果蔬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及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现代农牧业向标准化生产迈进。在经营方式上,制订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去年我种植400多亩订单蔬菜,企业派来4个技术指导员。”石根说。而在达拉特旗的香港超大蔬果公司,菜场周围环境无污染源,有专用的农药保管仓库、有专职植保员负责对菜场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指导、施药培训以及供港澳蔬菜的农药残留控制工作,有专人负责农药的采购、保管……从种到收,全程按照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管理办法生产。在展旦召苏木道劳村的农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东、江苏等地的6家企业合作,订单种植青红椒、芦笋等,带动种植农户700户,每年为当地农民创收200万元,“农香”牌蔬菜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畅销辽宁、江苏、北京,石家庄、苏州、大连等地,还出口欧盟和日本。
“达拉特旗今后要通过标准化生产,打造统一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到2015年,重点产业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全旗范围内选择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好的20个农畜产品,打造优质农畜产品品牌,开拓呼包鄂及区外市场。”吉格定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达拉特旗把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农产品检测站为中心,以基地、产地检测为核心,流动检测为补充,形成严密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追溯监管的无缝对接,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在97%以上。严格农用物资的采购、使用和管理,建立规范的生产档案,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认证明晰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给产品质量套上“紧箍咒”。
经营产业化———交易市场真红火在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如何将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变为输出基地?达拉特旗瞄准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进农畜产品深加工及流通企业,引导农牧民走向市场。随着产业化经营理念逐渐被认可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一批专业合作社、协会、涉农流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达拉特旗发展起来。
走进达拉特旗大树湾镇,渔民们前店后塘,休闲观光、餐饮一体化经营,收入不菲。大树湾养鱼业已有20多年历史,起初由于缺乏正规的管理,养殖户独自经营,鱼产量不高,受外地一些低价鱼入市影响,大树湾的鱼销售困难。
1996年春,大树湾养鱼协会应运而生,计划生产、统一销售价格、确保大树湾黄河鲤鱼质量。“大树湾养鱼协会共有107户,参与养鱼的人,人均年收入3.2万元。有的专门搞养殖、有的专门搞配送,打出了品牌的大树湾养鱼专供树林召、东胜、包头的专卖店”达拉特旗农牧业局副局长王金如说。
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达拉特旗骑士牧场有限责任公司承包农民土地2万多亩,自己种草、养牛,生产鲜奶、酸奶、冰激凌和奶粉、奶茶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公司副总经理薛虎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供不应求,2012年鲜奶、酸奶、冰激凌和奶粉、奶茶粉的销售额就达1亿多元,形成了东至通辽、西至阿拉善,南至延安的销售网络。”
如今在达拉特旗,养羊的入了“羊协”、种菜的入了“菜协”,交易市场红红火火。直接从事规模化种养的企业达到100家,拥有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农畜产品品牌43个,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50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分别达到19家和33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8337’发展思路,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以绿色有机为核心的驰名商标和地域品牌。”吉格定说。“今年将围绕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在仓储、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突破,年内建成白泥井金泰禾二期工程和展旦召苏木农香冷链物流园区,建设蔬菜脱水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厂2个,肉食加工厂1个,活畜交易中心1个。促进农产品直销经营,建设旗内蔬菜直销点15个、蔬菜产地及周边收购点6个。”(记者 王开 刘晓冬 郭俊楼 赵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