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让百姓获益?
引来企业、留下产业,不仅意味着GDP、税收,还有就业机会
与媒体的高度关注形成鲜明对比,鄂尔多斯的老百姓对煤矿由谁来开采往往并不关心。
据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在鄂尔多斯煤炭开采行业中,企业利润、政府税费收入和职工工资性收入占煤炭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7.65%、32.2%和5.33%,职工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较低,非企业职工的普通群众更是难以从中直接受益。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煤矿数量曾多达1900多个。经过资源整合、整顿关闭和技术改造,目前,全市煤矿数量已压减到321个,平均单井产能达到150万吨/年以上。
“这些现代化矿井机械化程度很高,像神东补连塔煤矿是世界第一大井工矿井,年产煤2500万吨以上,但一线职工只有1200人,对当地就业和第三产业拉动效果极为有限。”鄂尔多斯市煤炭局办公室主任高凌云说。
过去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鄂尔多斯财政“蛋糕”在做大的同时,分配结构越来越倾向民生领域。然而,老百姓还不富裕,离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如何通过资源为本地百姓造福?
同样是挖煤,煤老板留下的只是污染和采空区、塌陷区,而通过资源换回来的非煤产业则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长远发展。“引来一个企业,留下一片产业”成为鄂尔多斯决策者们的梦想,因为这不仅意味着GDP、税收,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京东方为例,其北京基地离鄂尔多斯有500公里路程,选择在鄂尔多斯投资OLED项目会面临产业配套上的劣势。同时,项目投资额高达220亿元,行业风险巨大。然而,鄂尔多斯配置的煤炭资源却给了京东方投资的底气,经过评估,这10亿吨煤炭资源经济价值98.5亿元。粗算下来,仅10亿吨煤炭资源已可以解决这条OLED面板线45%的投入资金。“如果顺利投产,其与三星的差距只有三年,且早于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京东方集团建设总监周平说。
按照京东方提供的数字,鄂尔多斯OLED项目将创造2600个就业岗位,还能带动当地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依我看,京东方的入驻不但直接推动了产业转型,也带来了更旺的人气。”刘慧彬说。
如何规避风险?
提高煤炭资源配置门槛,及时总结经验,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对于鄂尔多斯“资源换项目”的做法,有人担心,会不会让人钻空子:个别企业落户就是为了套取煤矿资源,未能实现当初承诺,并不是真心在当地发展相关产业。
对此,内蒙古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处长段连敖认为,为了破解资源陷阱,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两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比如资源换项目,总体来说推进都是非常好的。但不排除个别项目或者企业是以套取煤炭资源为出发点。因此,需要更加慎重,尽量避免为了发展非煤经济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发展非煤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的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表示。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具有很大的惯性,必须顺势而为。同时,在发展非煤经济的试验和探索中,需要及时总结,避免走弯路。
当地政府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此提高了煤炭资源配置的门槛。记者在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的投资指南上看到,“启动煤炭资源配置的条件是投资须完成50%以上、设备招标完成70%以上及主设备完成订购。”鄂尔多斯同时还出台规定,“采取一次配置逐年供应的办法配置资源,对未履行合约、没有达到产能的项目,要收回配置的资源。”
记者了解到,鄂尔多斯正围绕自治区新的战略部署,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当地提出,到2017年当地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目前,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地为“非煤”产业招商引资,当地领导已经把发展“非煤”产业当作鄂尔多斯未来经济发展的寄托。
鄂尔多斯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利民认为,去年鄂尔多斯的非煤产业投资额已经超过了煤炭产业,很多项目的投资都是上百亿的大项目,但现在还看不出什么效果。但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鄂尔多斯的经济转型会有大的进展,煤炭产业比重过大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得到扭转。
链接
截至2012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超过8000亿吨,远景储量数字将更高。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储量接近1500亿吨,占全国1/6。在全市8.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如果计算到地下1500米处,总储量约近1万亿吨。
2012年,鄂尔多斯市共产煤6.3亿吨,约占全国36.6亿吨总产量的1/6,其中外运量达到5.3亿吨。同年,鄂尔多斯经济总量达到3656.8亿元,人均GDP近3万美元,超越西班牙、韩国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贺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