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敖汉旗肉鹅出栏量只有30万只。而到2012年年末,全旗的肉鹅出栏量一跃增至200万只,5年增长了近6倍,仅肉鹅产业一项就为农民年增收2000万元。在肉鹅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政府扶持和龙头企业引领的结果。如今,在内蒙古大鸟鹅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旗已形成了从种鹅饲养、鹅雏孵化、鹅雏供应、商品鹅回收、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国大型肉鹅产业基地。
做为全球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的敖汉旗发展肉鹅产业优势明显。全旗100万亩人工牧草,每1亩草场养鹅100只,理论饲养量可达1亿只。基于肉鹅的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2010年敖汉旗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牵头成立了大鸟鹅业有限责任公司,专项推进肉鹅富民工程。大鸟鹅业首先从一只种蛋做起,从源头上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在敖汉旗萨力巴乡萨力巴村,一个占地202亩的种鹅场里,12万只种鹅鹅声齐鸣,蔚为壮观。从匈牙利引进的祖代种鹅卡洛斯和霍尔多巴吉,一枚种蛋就价值10欧元。这些种蛋在一排排现代化的全自动智能孵化机里,经过近一个月的孵化,淡黄色的鹅雏就破壳而出。这些种鹅再与本地鹅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生长性能优良。这种肉鹅经过70天的饲养即可出栏,平均体重超过3.5公斤。
2012年,旗里在新惠工业园区划拨土地232亩,用于建设大鸟鹅业厂区。启动肉鹅产业连片扶贫开发项目,项目区辖6个乡镇办事处、14个村,总投资8056.85万元。规模养殖肉鹅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对于养殖户而言难以负担。为此旗专门为养殖户进行贷款贴息,每养一只肉鹅可办理36元的贷款,每年政府贴息近500万元。肉鹅养殖有两大风险,一个是疫情,一个是来自市场的价格波动。大鸟鹅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首先组织农口部门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一对一的保姆式技术服务,肉鹅产地检疫率达到了100%。同时,企业与基地养殖户签订最低保护价回收合同,订单化的生产,让养殖户再也不用为卖鹅难而发愁了。
肉鹅养殖让一批农民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长胜镇双井村农民于海利几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户。父亲得了一场大病让家里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从2010年起他开始养起了肉鹅,今年出栏4批鹅就能纯收入40万元。他的养鹅总投资是168万元,而政府给他办的全贴息贷款就达144万元,他本人只投入了24万元。“要不是政府的贴息支持,我做梦也想不到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富起来的于海利,不但3年就还清了外债,还买上了一处楼房和一个商厅。养鹅致富的不止是于海利一个人,如今全旗的肉鹅产业化扶贫项目覆盖受益农户819户、受益人口3078人,人均增收9487元。
从最初收购养殖户肉鹅外销,到肉鹅的深加工。大鸟鹅业用工业化的思维来谋划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步子迈得越来越快。2010年至2012年,企业发放鹅雏数量由62万只增长到107万只再增长到192万只。但卖活鹅的利润空间小,没有本土的加工生产线,使肉鹅产业利润都让外地客商赚走了。为此,大鸟鹅业公司首先上了一条白条鹅屠宰生产线。2012年,企业屠宰商品鹅180万只,生产鹅产品4790万吨,鹅毛252吨,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产品在上海、南京等8个大中城市打开了市场。
上有存栏10万只的种鹅场、年孵化能力1100万只的孵化场,下有占地51亩的肉鹅屠宰场。一条肉鹅产业链已初见雏形,然而在大鸟鹅业董事长丁继开看来,这条产业链还不够长。今年,企业专门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鹅饲料,并投资2500万元,新建了一处饲料加工厂。用了这种肉鹅的专用颗粒饲料后,鹅肉的品质将大大提升。为了就地消化肉鹅屠宰的副产品,大鸟鹅业正在筹建羽绒深加工厂、熟食加工厂、生化制品厂、化妆制品厂、鹅业研究中心。还准备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发展以经营鹅肉为主的连锁酒店50到100家,将百姓的肉鹅直接卖到都市的餐桌。
敖汉旗已为肉鹅产业定下了发展目标:要利用5年时间,把肉鹅饲养规模扩大到1000万只,使敖汉旗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鹅集约化养殖基地,发展肉鹅养殖户5000户,年户均增收3万元,农民增收1.5亿元。一只鹅也能做成大产业,从鹅肉食用加工到鹅血、鹅油提炼成护手霜等化妆品;从鹅毛制成羽毛球到鹅绒制成羽绒服……未来,肉鹅产业发展将有无限可能,我们期待着敖汉旗的肉鹅产业发展之路会越走越远。(记者 徐永升 通讯员 杨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