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为内蒙古添新绿】巴彦淖尔:渠沟绿阴化 枢纽景观化 渠系绿化扮靓河套大地
 

  开栏的话: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后人。自治区把植树造林、构建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为重点推进的主要工作之一,既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题中之意,也是内蒙古责无旁贷的紧迫任务。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即日起本报开设《为内蒙古添新绿》专栏,多视角、全方位展示我区各地大兴植树造林、建设秀美山川的有力举措、具体行动、重要成果及典型经验,大力宣传有关林业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生态建设,全民参与植树造林,为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4月,走进巴彦淖尔市,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植绿画面。一株株新绿在公路两旁、城郊周边、村镇园区摇曳。

  作为巴彦淖尔市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自流灌区,也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有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7级渠道共10.36万条,总长6.33万公里,可绕地球1圈多。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把渠系绿化作为农田防护林的主战场。现灌区80%以上的骨干渠系已经绿化,工程保护用地60%以上实现绿化,已经成为河套大地靓丽的绿化带、生态网和风景线,基本实现了渠沟绿阴化、枢纽景观化。

  被当地人称为“二黄河”的总干渠,蔚为壮观。站在杭锦后旗头道桥镇的总干渠段北侧,只见一条宽30米的郁郁葱葱的竹柳林带向远处延伸,仿佛是一条镶嵌在河畔的玉带,林水相映,既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也是八百里河套的生命线。

  总干渠防护林工程只是巴彦淖尔绿化的一个缩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相继实施,巴彦淖尔市加大了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绿色通道建设和集镇、村庄绿化的力度。

  在农田防护林建设方面,巴彦淖尔通过“林随地走,谁造谁有”的政策引导,农田防护林网不断扩大,相当于建了一个20多亿元的“绿色银行”。同时,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与农牧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临河区、五原县实施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将农民“绿色银行”里的“死期存单”变成了“活期存折”。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胜村村民张利2010年春天卖了42棵树,收入4000多元。当年又在房前屋后、渠道地畔栽植了6000多棵树木,又都有了收益。在河套地区,像张利这样通过种树获利的农户还有很多,人工商品林采伐实现了农民增收、木材加工企业增效、国土增绿的三赢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市场调节、资源增加、持续经营的加快林业发展的新路子。

  到2012年,农田防护林营造面积已达到81万亩,临河区、杭锦后旗、磴口县率先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这使得河套灌区地下水位下降、盐渍化程度降低,受干热风的影响明显减少。杭锦后旗和五原县定点观测数据显示,林网密集的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提高1.4℃-2℃,无霜期也较林网稀疏地区延长15天左右,农业生产受到了有效保护。

  在新农村建设的集镇、村庄绿化方面,巴彦淖尔加大投资力度,推行了环城、环镇、五村、环路的“四环”绿化模式,形成了镇镇有精品,村村有示范,社社有亮点的新格局。截止到目前,河套灌区共完成集镇绿化34个,村庄绿化217个,河套灌区集镇、村庄将于2017年实现全部绿化。

  五原县套海镇红赛四社村民王老汉说:“以前我们村里大部分人家没有院墙,一出门就是就是柴草圐圙,一刮风全是黄尘。去年实行了旧村改造和村屯绿化美化工程,现在院里头干净了,院外头又全栽上了树,还弄个了小公园。夏天劳动回来,村民们都会在树阴底下歇歇凉。”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于鑫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