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三少”民族服饰要有地方标准了
 

  “我们民族的服饰因为缺乏文字性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特的服饰特点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你们是做了可贵的挽救性工作啊!”5月13日,鄂温克自治旗从事民族服饰制作的萨仁格日勒得知自治区标准化院要给“三少”民族服饰制定标准后,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不已:“这个标准的制定太及时了!”

  5月7日至13日,自治区标准化院的工作人员深人鄂温克、鄂伦春、莫力达瓦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与当地文联、民间艺人及文化传承人相聚—堂,为制定“三少”民族服饰地方标准进行了研讨。研讨会上,大家对“三少”民族服饰特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推敲,分别对头饰、男女鞋帽、长袍等的细节——探讨和确认,对存在的分歧查找历史资料作为考证,进—步完善了标准草案。

  “知道我们鄂伦春族为什么能在极寒天气下生存繁衍这么多代吗?因为我们有狍子皮做的衣服。这种衣服舒服、保温,皮子很柔软,非常适合我们的狩猎生活,这是其他民族没有的。”5月11日,在鄂伦春民族服饰内蒙古地方标准制定研讨会上,83的额尔登挂老人对自己民族服饰的特点如数家珍。

  去年,自治区标准化院发布了蒙古族28个部落民族服饰的地方标准,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对“三少”民族服饰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个民族的服饰,既是—幅风情万种的画卷,又是—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宝库,它不仅以多种款式标志不同的形象特征,也蕴涵着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治区标准化院院长兰英介绍,标准是—个规范,为了掌握“三少”民族服饰的精髓,使制定的标准准确无误,她们除了和专家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专访,确认服饰标样,征求意见并对标准文本进行确认,还请传承人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实物标准样品,并将这些实物拍成照片,作为标准附件做进—步的证实。

  73岁的呼伦贝尔民俗专家苏日台说:“标准首先寻求的是本民族人民的认同,还要求得这种文化的社会认同,甚至国家的认同。如果‘三少’民族服饰有了地方标准,那它们的服饰文化可以说就有了‘话语权’。这对包括我在内的少数民族来说,是非常有面子的事。”

  莫力达瓦旗广电局局长阿荣挂是第—次听说能给民族服饰制定标准,她说:“近两年我们在当地举办了两届达斡尔族服饰文化大赛,就是为了保护这—传统文化。如果有了地方标准,那将是更有力的保护。”

  自治区民族服饰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白金昌全程参与了调研过程。他认为,给民族服饰制定地方标准是将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得以保存、保护和发扬的重要契机,形成地方标准意味着对民族服饰有了基本的规范和指导,对没有自己民族文字的“三少”民族来说,不仅将留下可贵的科学资料,传承、保护的意义更为重大。(记者胡芳)

[责任编辑 魏佩 ]

同局通办
向日葵宝贝
山里传来读书声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220多项成果
大货“敞篷”行千里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