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黎明”新变化
内蒙古新闻网  13-05-22 15:5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乌尔旗汉小镇依山傍水,乌尔旗汉森工公司是进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一个门户,资源丰富,浩瀚的林海护佑着这片土地。

  乌尔旗汉蒙语为“黎明”之意,走在镇区平坦整洁的公路上,棵棵青松夹道相迎,傍晚,辖区居民三五成群,或在新修缮的人工湖旁聊天散步,或在职工文体中心挥拍健身,或在黎明广场上跳起轻快的佳木斯广场舞……

新修缮的人工湖一景 这里原是一片废弃的垃圾场

  城镇变整洁

  去年年初,乌尔旗汉森工公司新班子组建后,加强人力物力,将公司环卫队职工由原来的30余人增加到110余人,购置了装载机、翻斗车、垃圾箱、摇臂吊车,对镇内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整顿。针对部分卫生死角,组织干部职工对三角地等地段、镇内公路和主要巷道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使小镇最繁华的地段彻底改变了旧面貌。公司环境物业管理处联合镇政府制定出台了《乌尔旗汉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黎明城镇环卫守则》、《门前三包》等制度,树立了全民环境卫生保护意识。

  道路更顺畅

  时间久、行车多,乌尔旗汉小镇很多地段的路面已经破损,加之道路狭窄没有排水设施,每到冰雪消融的季节或雨天,路边就积满了脏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乌尔旗汉森工公司自去年5月份开始,将镇区水泥公路面全部铺上沥青,将镇区内所有的沙石路面进行平整,在公路两旁和生活区修建200个渗水井,安装了350盏路灯。将街道两侧多余建筑物全部拆除,路边的商贩统一搬进了市场。

  休闲有去处

  为丰富职工群众的娱乐生活,乌尔旗汉森工公司将闲置的俱乐部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对棚户楼区进行统一规划,在主要路段建景观公厕40个。去年,人工湖及训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型综合活动广场建设等工作均已完成。环境大变样,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道路升级、房屋修缮、栽植花草树木、安装路灯和霓虹灯、成立职工文体娱乐中心……黎明新变化,黎明新发展。乌尔旗汉森工公司提升环境建设水平档次、提高职工群众幸福指数的第一阶段成效已经开始显现。(记者赵文萃

  乌尔旗汗自然博物馆一景,乌尔旗汗自然博物馆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是东北林区展品齐全、规模大、历史悠久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相关阅读】

  乌尔旗汉森工公司始建于1958年,位于大兴安岭主脉西麓中部,地处呼伦贝尔市境内,横跨牙克石市和鄂伦春两个行政区。生态功能区总面积59.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9.1%。目前,年木材生产任务为9.03万立方米,是大兴安岭林区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这里有占地9798公顷、栽植40余年的五九人工林。林内有用松木搭建的栈道,沿着栈道前行,目力所及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感受到景观林中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和植物释放出来的“植物精气”,是名副其实的“景观林天然养吧”。

  这里有富有美丽传说的嬷嬷峰。嬷嬷峰距乌尔旗汉局址27公里,登嬷嬷峰,各色风景尽收眼底:雄伟苍劲的迎客松、石滩中发出吱吱叫声的石猴以及满坡的杜鹃花和散落在石滩中结着成串红色浆果的接骨木,尽显独特的魅力和风情。

  这里有我国首个高纬度森林湿地——兴安里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总面积66381公顷,有大小河流50余条,湖泊星罗棋布,生物物种和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9种。是各种鸟类、动物生息繁衍的乐园。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在海拔1050米的地区保留下这片自然、辽阔、纯净的湿地,弥足珍贵。

  这里有闻名遐迩的自然博物馆,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是东北林区展品齐全、规模大、历史悠久的自然博物馆之一。自然博物馆分总体介绍厅、景观生态园、植物园、昆虫园、资源厅等5个展厅,共有野生动物标本140种、野生植物标本321种、昆虫标本1100种。

  这里有名声鹊起的鸟类环志站,它依山傍水而建。作为国家级站,乌尔旗汉鸟类环志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同时也是目前大兴安岭林区唯一一家鸟类环志站,肩负着对本地区南来北往的鸟类的环志和疫源疫病监测任务。建站9年来,共环志放飞鸟类133种8.8万只,为国家环志中心与世界各地环志单位互通信息、共同解开鸟类迁徙之谜及鸟类繁衍生育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留守老人
同局通办
向日葵宝贝
山里传来读书声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220多项成果
大货“敞篷”行千里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