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心态就业更轻松
在本科类院校为学生就业问题担心时,许多高职院校却在较难的就业形势下突围。看着学校各个院系上报的就业情况统计,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的舒杰处长告诉记者:“我们学校今年有12类48个专业有学生毕业,除了土建类专业就业比较吃紧外,其他专业基本与去年持平,有些专业甚至略好于去年。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一些大的行业、企业需求确实有所降低,但很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只要毕业生放低身段,就业不成问题。”
舒杰处长表示:“多年来我一直从事高校的招生就业工作,这几年每年就业形势都不轻松,但岗位还是足够的,关键是看学生的就业心态。我们学校一直灌输给学生的就业观念就是,先就业再择业,毕业的前三年是积累工作经验的时间,打好基础,等到三年以后,再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找工作关键看心态,想法一定要切合实际,既要考虑自身能力,又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先沉下心学技能,就不愁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所以我们的毕业生一般想法都比较实际。另外我们高职院校的优势一直就业率高,因为我们培养的都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所谓的蓝领,这样的人才,在全国来说都比较缺乏,可以看出,目前的就业市场,不是没有岗位,而是需求更加实际,相对于学历来说,实用型人才更受欢迎。”
跳出怪圈去创业
当许多人还在为学士帽的不公平待遇喊冤时,有些毕业生已经在为走出就业难的怪圈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而创业正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刚刚参加完内蒙古大学举办的第一期创业培训,内蒙古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赵振新若有所思地从教室走出来,他说:“虽然我选择了另一条路,考上了研究生,暂时躲过了最难就业季,但是当我听说一个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班,一个班30个人有20多人考上了研究生以后,新的危机感又产生了,于是我开始想一些有关创业的事情,这是解决就业的最好办法。”
在赵振新为创业做准备的时候,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新闻系大三的学生小党已经走在了创业的路上。去年冬天,看到了本校学生购买力强,学校地处偏远、缺少娱乐项目的商机,小党与同学合伙在学校附近开起一家小型酒吧,结果生意出奇的好。目前,还在上大三的他,月收入已经超过了很多毕业好几年的师兄,只是每天都很辛苦。5月26日晚,小党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告诉记者:“自己创业既要找准商机,又要吃苦耐劳,为了这个店,我付出了很多辛苦,也在创业之路上取得了一个小小的成功。在目前这种就业形势下,我认为突围最好的办法,还是创业。”
娄岩是内蒙古大学的创业培训班老师,她告诉记者:“今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毕业生就业率都不是很高,因此国家也有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学生如果创业成功的话,不但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一些新的岗位,也是一条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跳出就业难怪圈的新途径。目前,一些大学生空有创业的积极性,对市场和自己的创业目标都不了解,因此,这种由政府部门牵头的大学生就业培训,还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毕业生少走一些弯路。”
拓宽就业渠道
5月2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了解到,此次民企招聘会共组织用人单位189家,提供岗位4565个,1万余名求职者上会交流,最终782人成功签约。
今年,我区共有高校毕业生11.4万人,比去年增加2000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今年一季度,我区提供各类工作岗位数量122348个,其中,111300个岗位来自民营企业,约占所有岗位的91%,民营企业如今已经成为就业主体。
对于高校毕业生今年的就业形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王永明认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应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客观理性地认识就业现状,使个人就业预期更加符合实际。同时,王永明表示,我区今年将通过深入实施服务基层项目、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国有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和创业培训、就业见习等12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和2项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计划,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朱炳文也表示,作为教育部门,我区将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以课程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大力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内蒙古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金龙告诉记者,2013年,自治区人才市场将举办650场人才招聘会,同时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就业。(记者马丽侠、王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