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包头市“三个层面发展定位”,从地区实际出发,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民生、生态”三大主题、“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区”发展战略、“一轴三组团”经济社会城市发展总定位和深入推进“六大突破”、加快发展“五大现代产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强化发展举措,提出建设“一个示范区”、打造“四个产业基地”、搭建“两张防护网”、抓好“七项重点工作”的“1427”思路与定位。
一、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示范区。东河区是包头市重要的非公企业集中区,历史上看早有“水旱码头”、“塞外通衢”之称,是包头地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祥地。2013年3月底,东河区非公经济经济主体注册资金达到62亿元,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3万户,已经成为我区最大的特色和优势。要抓住自治区“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利机遇,把非公经济作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努力提升非公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东河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努力打造“四个基地”。以自治区打造“五个基地”为重要支撑,以包头市产业空间布局为依据,立足东河区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新格局,提升产业支撑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打造以铝电一体及其应用产业链条为主的新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是2003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建设的全国第四家生态工业园区,2011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0平方公里扩至70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入户企业达84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30亿元,销售收入242亿元,已具备深入发展的基础。要围绕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立足已形成的煤电铝一体化及其应用产业链基础,进一步在产业的延伸升级上下功夫,以铝电联营为特色,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重点加快包铝电解铝综合扩能改造、包铝自备电厂、希望铝业氢氧化铝、杭州锦江铝电一体及应用、立中铝轮毂和合金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恢复、做大化成箔产业,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推进天然气液化、铁路轨道装备、船舶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
打造以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东河区地处呼包鄂节点位置,发展现代物流的铁路、公路、航空等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内地联接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包头东站是全国较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之一,并拥有21条铁路专用线。包头机场位于东河,可飞往北京、武汉、广州、西安等地。行经本区或与本区连接的公路有国道2条(110国道、210国道)、自治区干线公路2条(包白公路、集固公路)。截至去年年底,各类物流企业300余户,其中入驻煤炭经营企业240户,税收亿元以上的1户,税收千万元以上的11户,煤炭集装站7个,已初步形成了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打造以蔬菜、果葡、水产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基地。近年来,东河区深入贯彻我市“南菜北薯”战略,以华鹿、祥利丰等较大型企业的万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蔬菜保护地面积已达2.8万亩,果树、葡萄种植面积达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1万亩,特色种养基地达60个,年产蔬菜达30万吨,成为我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打造以西口晋商和黄河湿地文化为主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东河区有近300年的发展历史,是过去的老包头,晋商的发祥地。目前,拥有4A级景区1处(南海湿地风景区),3A级景区1处(妙法禅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各类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291家。要围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深入挖掘东河区历史、民俗、宗教等文化特色,坚持文化与城建、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