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尽责圆梦】库布其:打开可持续的治沙密码
 

深入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纪实

  荒漠进逼全球每年吞噬一个爱尔兰

  球荒漠化面积3800万平方公里,10亿人生活遭受荒漠化侵蚀,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威胁,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消失,相当于爱尔兰国土的面积。每年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经济损失420亿美元。这些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都在力陈一个严峻事实:荒漠已成人类发展的最大硬伤。

  与其它环境问题不同,荒漠化直接吞噬人类的生存之基———土地。在撒哈拉、中东,荒漠化发展到末期,整片土地上的居民都被迫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20世纪末,全球已损失了1/3可耕地。

  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12块沙漠和沙地绵延成一条北方万里风沙线,对整个北国形成进逼之势。加上黄土高原的沙地,全国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由于缺乏基本农耕条件,经济基础极为薄弱,中国60%以上的贫困县都集中于此,贫穷与荒漠如影随形。

  产业与公益并进库布其25年大变脸

  从北京往西驱车800公里,就能到达内蒙古西南部的库布其沙漠。它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位置如一根张在黄河“几字”弯内的弦。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草原与良田,但因战乱不断,乱垦滥伐,土地退化,逐渐演变为“死亡之海”和京津翼地区沙尘暴三大来源之一。只要起风,这里的沙尘一夜就能刮到北京城。

  笔者沿老路向沙漠深处行进,7月正值酷暑,黄沙浩瀚,满目焦渴,一两个小时难见生命迹象。但当汽车拐上著名的库布其穿沙公路后,道路旁的景色立刻转换,沙柳、沙枣、杨树形成两条宽十几米的植被带,郁郁葱葱,紧拥公路。

  这条公路的修建,源于25年前库布其沙漠深处一个小盐厂的自救。虽然它距交通要道直线距离仅60公里,但因沙漠阻隔,只能绕道300多公里。为把几十万吨产品运出,小盐厂管理者决定修建一条穿沙公路。但在修路过程中,打好的路基经常一夜之间被沙漠吞噬,要修路,必须先治沙。因此,小盐厂花费3年,开始用网格固沙、种草、种树苗的方式在沙漠中为公路奠基。

  公路使企业走出了困境并不断壮大,而企业的管理者也顺势开始思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沙漠企业,与沙漠共存是一种“宿命”,要减少它对生产生活的阻碍,只能靠人工治理。

  1988年迄今已25年,库布其沙漠的治理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加孙子兵法的策略艰难推进。从最初的穿沙公路,以点带面,企业在沙漠里构建了一张公路网,然后以路划区,分而治之。在公路两旁,沿路通电、通水、用网格固定沙地,然后种树、种草、种药材。从沙漠外围,再用人工种植和大规模的飞播,直至建成一条长达242公里的防沙生态屏障,牢牢锁住沙漠四周,保护腹地新绿。

  行走在这条242公里的生态长廊中,不由深感人力的伟大。早年种下的沙柳与杨树高达两三米,蔚然成林,低矮的灌木覆在沙地上,形成一道立体的绿色防护墙,阻隔着沙漠与绿地。在防护墙内,人工绿化带与天然绿洲已相互交叠,蔓延成大片绿地。

  在植被基本稳定、土质转化成功的绿地上,亿利资源重点治理,培育苗圃,发展沙漠农牧业、建设沙漠产业园区,发展特色沙产业,享受治沙的成果,并反哺治沙事业。目前,亿利资源直接绿化面积已达5153平方公里,控沙面积10000平方公里。

  这种治理的成果是直观可见的。过去,库布其沙尘暴天气每年七、八十次,现在已减少到三、五次。黄昏时刮起大风,笔者站在其产业园内,只是感到轻微扬尘。沙漠年降雨量也由过去70毫米增长到现在300多毫米。此外,绝迹多年的狼、狐狸、天鹅、山鸡、野兔、沙冬青、梭梭和胡杨树等100多种野生动植物也重返沙漠,并不断增多。

  由于地表沙质被固定和涵养,几百万亩沙漠土地表层还奇迹般出现了厘米级厚的土壤,具备了农业耕作的条件。据专家估计。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系统价值由25年前的负增长到目前的305.91亿元,而且即使不再投人,该治理区已经具备了继续提供生态价值的能力。

  治沙烧钱沙产业可以盈利

  在普通人看来,治理沙漠,就像把钱扔进无底洞。从1988年创业开始,亿利资源从每吨产品的利润中提取5块钱造林基金,成立了专业林工队种树种草。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林投资逐年增加。2011年,全体股东捐出了30%股权的永续收益权成立了亿利公益基金会,用于治沙绿化事业永续发展。25年间,企业累计投人治沙资金高达30多亿元。

  但这种投人并不是单向的,在亿利沙漠经济基地总指挥尹成国看来,先给沙漠输血,沙漠就能造血。

  “刚开始,我们只是为了救厂子而被迫治沙。但时间长了才知道,人和沙漠不应该是对抗的关系。”尹成国说,“沙漠是一种景观,也是一种资源,一个宝库。我们可以变沙为利,变沙为宝。”在长年的纯公益性投人后,亿利开始摸索一条以技术为核心,从沙漠土地、阳光、生物质、沙材料及周边煤炭资源中“掘金”的路。

  在亿利资源的中药材基地,笔者看到100多万亩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苗圃。通过对梁外甘草这种优质药材进行加工、开发和利用,亿利资源的医药产业年销售收人突破百亿元人民币。此外,亿利联合万达、正泰、泛海等5大公司,建立起一个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其主体产业是沙漠生态肥料,采取现代煤气化和沙漠沙柳等生物气化融合技术,发展碳基复混肥、土壤改良剂等。此外,企业还直接取材于沙漠中的沙子,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研发了在国际上技术领先的石油压裂支撑剂等。依托沙漠中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企业还建立起太阳能光伏和沙柳生物质等能源项目,探索可再生资源、替代能源的应用模式。

  就地取材、盈利空间巨大的沙漠特色产业,扭转了治沙“烧钱”的模式,使企业拥有继续治沙的动力和财力。而沙漠居民的加人,又使单纯的政府治沙变成了以市场为杠杆的全民治沙。

  依照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政策,企业以每亩上百块的价格从沙漠居民手中转租沙漠30年使用权,并使散居的农牧民集中居住,开辟一种沙漠中的集约经济模式。放弃传统劳作方式的农牧民参与种树、沙漠旅游,成为服务业从业者和产业工人。

  笔者来到位于库布其沙漠里西侧的牧民新村。这里聚居着原本散居在上千平方公里大漠里的36户居民,带有蒙古包风格的小楼整齐排列,不少房前停着汽车,家庭内部陈设十分现代,电器、宽带一应俱全。居民在这里经营旅游业,如骑马、骑骆驼、歌舞表演、为影视剧组服务、餐饮业以及传统的沙雕技艺等。

  在农闲或旅游淡季,企业会向包括牧民新村在内的240公里内4个镇6、7万人展开招募,聘他们当“编外工人。”这也是颇具创造力的一项做法。在沙漠植树时,企业自己不养产业工人,而是与当地农牧民合作,雇用他们种树、养护。农牧民就近就业、按劳取酬,十分满意,企业也简化了用工管理和成本。数据显示,企业每年可接纳10000人次牧民前来打工,月均工资达7000元到8000元。离牧民新村不远,企业于2009年捐建的东方学校也已送走三届毕业生。这是一所现代化的国际化学校,实现全义务教育,教职工均为全国选聘,年薪均达10万元。

  全球化下的库布其模式呼之欲出

  库布其沙漠只是全球380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的1/1900,毁林开荒、草原过度放牧等情况在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以色列以及广大的中东、非洲国家广泛存在。从这个意义讲,中国在防沙治沙阵线上拥有很多“战友”,其中不乏成功经验。

  据统计,美国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土地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从法律上,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如限制土地退化地区的载畜量,调整畜禽结构,推广围栏放牧技术等。此外,就技术而言,它引进与培育大量适宜沙漠栽培的物种,恢复退化植被,实施节水保温灌溉技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十分鼓励私有土地者种草植树,在技术、设备、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

  印度在治理荒漠化上颇具榜样意义的是利用卫星,编制了荒漠化发生发展系列图,掌握了土壤侵蚀过程及侵袭程度。此外,它还开发了一系列固定流沙的技术,如建立防风固沙林带等。印度西部干旱严重的拉贾斯坦邦58%的土地均为流沙地和沙丘。通过种草植树、改土固沙等生物措施,目前已治理和固定流沙地10万公顷。

  以色列一直占据着全球沙漠技术高地。它的荒漠化面积占其国土总面积的75%,其建国史就是一部治理、开发和利用荒漠化土地的历史。为了提高荒漠地区的产出,他们派出科技人员,前往世界各地广泛收集世界干旱地区有价值的物种进行试种、驯化,使其成为当地的主要品种。此外,开展植物杂交育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抗盐碱耐干旱的新品种。目前,以色列的农产品和植物开发研究技术在欧洲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取得高额回报。这样做使荒漠化的治理和开发得到了有机结合,迈人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治沙不能自弹自唱”。2013年8月,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即将召开,美国、印度、以色列、非洲等20多国科学家、政要、企业家均将汇集库布其沙漠七星湖,中国搭台,全球唱戏。作为全球唯一的、致力于世界荒漠化防治以及沙漠经济、文化发展的国际性论坛,它成为中国治沙者与全球同行交流经验、商议合作的绝佳平台。而对“库布其模式”的探讨也将成为会议焦点之一。

  从横向看,“库布其模式”依托政府政策性支持,由企业进行公益化投资、产业化开发,并鼓励农牧民进行市场化参与。从纵向看,它将沙漠生态经济模式简化成四环节,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土地整治,沙漠产业开发。前两个阶段以公益为主,后两个阶段则追求产业及利益。生态与经济相辅相成,一个完整的沙漠生态经济公益盈利链已呼之欲出。

  目前,库布其沙产业实现了收支总平衡,往后便可盈利。如果将其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推广,能为中国整体治沙业带来革命。仅其“水气法植树新技术”这一发明,因突破了沙漠植树的世界性难题,使沙漠植树的成活率由20%提高到85%以上。

  此外,25年的存量加上当前增量,库布其绿化面积呈几何级增长。企业计划,在未来10年,在目前5000平方公里的绿化基础上再增加100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全国2020年沙漠土地整治规划总面积的1/13。照这一进度,2025年左右,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治理好一个大型沙漠的国家。这不仅大大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大局,也为国家拓展可利用国土空间找到了一条极具操作性路径。

  “人类上穹月球、下潜海洋,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但却忽视了地球表面广袤的沙漠。”有专家指出:“如果全球有7000家像亿利资源这样的企业,就能治理好全球沙漠的一半。这些将是我们子子孙孙未来的家园。”

[责任编辑 刘俊霞 ]

锡盟举办中蒙俄商...
百人四胡演奏
月亮小镇露营大会...
关爱农民工子女
草原白马文化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舞动中国梦
采摘金杏看美丽青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