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装备制造业结构怎么调?
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自治区经信委谋划了今后我区装备制造业调结构的总体思路:
一要进一步完善我区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指导和政策支持力度。我区应研究制定综合性的加快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对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和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自治区有关部门支持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要向装备制造业倾斜;在重点项目建设和招投标中,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采用区内企业生产的关键主机和成套设备。
二要加快培育装备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在我区第二产业的比重。
对自治区规划确定要重点培育的呼和浩特市风电设备制造、包头市机械装备制造、赤峰市机械装备制造、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乌海市汽车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要在资金投入、土地、环保等方面对重点项目给予优先扶持。
“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还要鼓励、支持我区已有的大型集团化企业向装备制造业延伸,扩大集团的产业体系,将配给资源等手段多向自治区的大型集团倾斜,并逐渐用扩张式的发展替代‘招商引资’,使其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于光军分析。
三要加大对农牧业机械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我区农牧业机械产品的自给率。“我区是农牧业大区,但农牧业机械产品的自给率偏低,大力发展农牧机械工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甄作明表示。
为大力发展农牧业机械工业,2012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着重打造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兴安盟、巴彦淖尔市“四大”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和扶植一批农牧业机械制造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和制造水平。
四要推动乘用车、新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建设。近年来,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汽车市场不断扩大,许多国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来内蒙古投资建设汽车项目。
尽管这样,我区汽车工业仍非常薄弱,截至2012年底,我区仅有2户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也仅有15万辆。2012年全区汽车产量为2.64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0.14%,在全国排名第25位。
可见,加快汽车产业发展项目也是我区装备制造业调整结构中的重要内容,自治区要积极向国家争取发展乘用车、新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差别化政策;要制定特别优惠政策培育整车企业发展,鼓励企业科研投入,吸引外资企业进入,加快汽车产业发展。
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在为调结构出谋划策之时,作为我区装备制造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头市提出了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以工业园区为基地载体,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以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为纽带,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高端制造,建设国家西部地区钢铁基地。
“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还需在两个方面破题:一是社会发展需要与装备制造园区、企业相配套,要努力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工人提供满意的服务,留住人才;二是本地化的技术服务支撑需要在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围绕自治区装备制造业的主导行业,提供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技术承接和转化等技术服务,让企业在本地能获得技术工人和基本的技术支持。”于光军指出了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后盾支撑所在。(记者 王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