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内蒙古草长莺飞,草原明珠鄂尔多斯即将敞开绿色的怀抱盛情迎接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
2007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满洲里、二连浩特市被正式纳入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序列。蒙东地区励精图治,与东北三省并肩携手、深度融合,在振兴东北的征程中奋力前行。
5年的合作交流,蒙东的发展步伐更加稳健;5年的优势互补,蒙东的行业根基更加坚固,5年的主动对接,蒙东的区域实力更加盈实。
“加强与东北三省的合作,为蒙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在2012年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指出。
数字印证着变化:2012年内蒙古东部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9.8%,高于西部盟市4.2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东部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均排在全区前5位;2012年,东部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14.3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个百分点。
从2007年到2012年,蒙东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57.89亿美元,年均增长7.5%,占全区5年累计进出口额的47%;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2家,合同外资金额19.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5亿元,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电力、能源、服务业等。到2012年底,蒙东经审核批准的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达72家。投资国别也由俄罗斯、蒙古国,拓展到德、韩、英、美等国家。
“蒙东地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接续地。蒙东加入振兴东北方阵,有效地解决了东北四省区条块分割、产业结构趋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振兴东北研究所所长王树根如是说。
在合作共赢中深度融入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使蒙东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随着协作的深入持久开展,催生蒙东地区生态、水利、交通、能源等行业实力的整体提升。
——生态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从2007年到2012年,共完成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962万亩,累计投资207亿元,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截至目前,东部5盟市4.6亿亩草原依法划定为基本草原,占草原权属面积的81.4%,标志着草原保护“红线”的确立。草原平均植被盖度已从2007年的52.86%提高到2012年的55.43%。
——交通运输迈上新台阶。从2007年到2012年,蒙东地区公路通车里程由69554公里增加到905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并发展到1274公里。到2012年底,蒙东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通车里程分别占全区对应公路里程的41%、57.5%和52.7%。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从2008年到2012年,蒙东共下达水利基建工程投资计划100.9亿元。水利建设投资由2008年的11.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8.5亿元,翻了三番。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也明显加快,引绰济辽一期(引乌入通)调水、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已基本完成。
——能源基地建设不断加强。神华、中电投、华能、国电、大唐等一大批央企通过兼并重组地方煤炭企业进入蒙东开发煤炭资源,使蒙东煤矿产量快速增加,由2007年的0.7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3.37亿吨,占全区煤炭产量33%,年均增长36.9%。其开采的煤矿主要销往东北地区,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蒙东不断加强电源点建设,使电力装机、新能源取得长足发展。从2007年到2012年,电力装机由1145万千瓦增长到3035万千瓦,发电量由461亿千瓦进增长到1108亿千瓦时,风电装机由55万千瓦增长到980万千瓦。与此同时,大唐赤峰克什克腾旗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第一条年产13.3亿立方米生产线已试车运行。配套建设的克旗——北京煤制气管道预计2013年底可投产。国电兴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40亿立方米褐煤制天然气项目预计2015年开工,配套建设乌兰浩特——长春——吉林煤制气管道。
在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下,蒙东地区牢牢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与东北三省对接,寻求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赤峰市按照与东北地区实现政策、产业、基础设施“三个对接”的思路,先后与沈阳、大连、锦州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交通、能源、工业、商贸、农牧业、旅游、劳务、科教、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合作。2007年以来,赤峰市从东北三省共引进各类项目657个,引进资金625.6亿元。
满洲里市通过实施“链接俄蒙、融入东北”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口岸综合实力大大增强,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国际口岸已经形成。
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市、二连浩特市等均身体力行,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与东北三省展开战略合作。如通辽市主动融入东北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累计引资2050亿元。(记者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