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仑
2013年7月29日,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财政厅厅长张华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2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决算和2013年上半年全区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审计厅厅长王月胜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2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本次常委会召开之前,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在对部分盟市2012年财政收支状况及201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对2012年度自治区本级及十二个部门决算(草案)组织进行了初步审查。自治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初审情况,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对决算草案和决算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2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决算报告显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完成年度预算的96%。加上中央各项补助和盟市上解收入235.5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85亿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及调入资金191.3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3.5亿元,减去转贷盟市、旗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5亿元,收入总计802.4亿元;支出6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上解中央支出0.7亿元,转入自治区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20亿元,支出总计65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7%。收支相抵,自治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滚存节余147.5亿元,其中:专项资金结转147.1亿元,净节余0.4亿元。
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152.9亿元,比上年减少0.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1%,加上上年结余收入112.4亿元,中央补助收入5.6亿元,收入总计270.9亿元;支出84.1亿元,加上调出资金55.4亿元,上解中央支出2.7亿元,支出总计142.2亿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上年结转2.8亿元,收入总计10.1亿元;支出8亿元,滚存结余2.1亿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区内外经济形势,自治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部署,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经济平稳发展,财政收入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增长态势,财政支出继续加大在民生及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投入,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基本完成了年度预算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建议批准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2012年自治区本级决算(草案)》。审查中也发现,自治区本级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的问题,如:部门预算的追加调整较多;一些专项资金结余结转数额较大,使用效益不够明显;一般性预算支出控制不严,部分单位“三公经费”超预算严重;地方政府性债务数额较大,财政风险较高等。
为进一步做好财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财政功能,加大对重点产业及领域的支持力度。按照“8337”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工具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发展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向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集中,并扩大投资规模。同时,积极协调各有关方面,理顺外部驻区企业的税收关系,培植、稳定和扩大税源。加快推进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增强预算的约束性。加快构建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追加调整。完善预算调整程序,严格依法调整预算。依法加强各类收入征管工作,做到既应收尽收,又防止征收“过头税”。严格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外支出,统筹合理调度资金,进一步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及完成比例。加强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规范预算制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清理和归并专项转移支付,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差距,增强基层财政的保障能力。推动项目滚动预算编制,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相关制度、程序,切实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预算支出。尽快完善落实相关制度,清理各部门历年结余结转资金,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债务管理工作,在摸清债务规模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举借新债。清理不合规融资平台,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消化政府债务,有效化解财政风险。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