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发现极为罕见的红山文化双室房址
内蒙古新闻网  13-08-31 11:18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中国文物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发现3座红山文化中晚期的双室房址。专家表示,这一建筑结构在已经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极为罕见,为深入研究红山文化房址结构提供了新材料,向还原史前人类生活场景又迈进了一步。

  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副馆长邱国斌29日接受采访时说,3座被发现的双室房址呈“吕”字形,为半地穴式结构,深50厘米至80厘米,门道朝向西南,前后室之间有隔墙,并有通道相连。同时,后室为圆角长方形,进深大于开间;前室呈长方形或方形,比后室面积略小。此外,灶位于后室的中前部,其中一座房址的灶为圆形浅坑,另外2座为瓢形浅坑,其后有方形火池。

  “从已经公开的红山文化遗址发掘资料看,双室房址及房址内灶与火池的结构极为罕见,为研究红山文化时期建筑结构提供了新材料。”邱国斌说,至于居住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前后室的具体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邱国斌介绍说,这3座房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境内,是一处红山文化聚落遗址。由于遭到破坏和盗掘,赤峰市博物馆和敖汉旗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于今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共清理10座房址,62个灰坑,2条沟,出土了若干陶器、石器和蚌器。通过陶器纹饰等器物特点类比,初步判断这处遗址距今约5500年。

  邱国斌说,此次发掘面积只占整个遗址的十分之一左右,由于遗址所在地80%左右长期栽种杏树,其余为农田,发掘难度较大。考古人员近期将对出土文物进行修复和深入研究,争取尽早将史前人类生活的部分原貌还原后,展示在世人面前。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主体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年代距今6500年至5000年。(记者于嘉 勿日汗)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拓展训练进警营
农民趣味运动会
河套八月好风光
河套蜜瓜今年销路好
首届鄂尔多斯婚礼...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美如画
分享丰收果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