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鲜奶产量达到320万吨,奶牛头数稳定在75万头。全市累计建成牧场372个,其中,百头规模257个,千头规模107个,万头规模8个。全市共有奶农5.7万户,奶农从事奶业收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记者从市农牧业局了解到,呼和浩特市从2006年开始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有计划、有步骤宣传和引导农民养殖散户进入养殖小区,实现奶牛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转变。
2009年全市统一实施了“百、千、万”奶牛项目工程,进一步推动了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向规模化发展的进程。日前,记者又从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获悉,今年呼和浩特市继续大力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加强牲畜棚圈、储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企业暖场、政府捧场、奶农入场等措施,规模化牧场建设日新月异。各旗县也全力支持龙头企业牧场用地,并在市财政为规模化牧场每头奶牛补贴2000元的基础上追加补贴,规模化养殖形势更加看好。“我们还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管理奶站。”市农牧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农牧业局将按照国务院《乳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制定的《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标准,加大生鲜乳收购站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把奶农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公平、合理、公正收奶。据了解,到2015年,呼和浩特市奶牛饲养量将保持在70万头左右,鲜奶产量350万吨,100%的奶牛实现规模化养殖。“为实现目标,就要从改善饲养水平、改良奶牛品质、疫病防治入手,把建设奶牛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作为突破口,提高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水平和原奶的质量,提升‘中国乳都’的层次,确保呼市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巴根那表示。应对之策“在规模化问题上,奶农除了缺少资金和土地外,组织化程度低也是一个制约因素。”韩成福认为,“我国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平均收益率高达15%—30%,而养殖散户平均收益率仅为5%。由于缺乏现代化组织、管理机制,不少奶农很难有效地被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养殖,享受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收益。”而针对部分奶农难以跨越规模化门槛这一现象,那达木德则认为,奶业规模化不应将奶农这一养殖主体排斥在外,各地应结合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富民理念,以规模化为契机,实施“规模化富民”战略,将奶业打造成为真正的富民经济。“散养户逐步退出是规模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但必须弄清楚奶农因何退出,尤其要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奶农同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