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市分质分类供水计划工程5个试点小区 3个难以推进
内蒙古新闻网  13-12-23 10:5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分质分类供水计划,推行安全饮水向健康饮水过渡是当前首府正在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针对该工程的具体实施现状,12月22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2个在建小区将试点

  记者探访5个实施分质供水试点小区了解到,有关部门此前对人和小区807户居民进行了调查,其中有207户同意、417户不同意、183户态度不明确。不同意的原因包括:有些家中已经装了净水设备、一些低保户生活困难等;边防家园也是由于资金问题致使试点工作难以推进;而新华联·雅园由于已经完成了管道铺装,不具备重新铺设管道的条件,所以也不能进行试点工作。目前,只有万正·尚都和电力家园两个在建小区正在进行管道设计,为下一步的施工做准备。

  呼市水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李凤祥介绍,“我们组织专人通过到异地考察,了解到安装直饮水管道设备的成本大约为每户3000元,按照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每户需要自己出1500元。目前不少家庭都以自行安装了净水设备为由不赞成再安装直饮水管道。事实上,市场上的净水设备价格都在3000元左右,而且每年需要再花100元左右对滤芯进行更换,这样算下来其实还是引入直饮水管道是一劳永逸的选择。”对3个小区试点工作难以推进的情况,李凤祥表示,将另外找3个小区进行试点工作。

  分质分类供水势在必行

  喝水不仅要安全,更要健康。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市的自来水可以达到安全饮用水的标准,但是要想实现健康饮水,分质供水工程是必经之路。所谓的健康水就是运用生化及物理技术,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除去水中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同时采用优质、卫生的管材敷设一套独立循环供水管网,将净化后的优质水送入使用终端,供用户直接饮用。经过净化的健康水不但保持了天然水的活性,而且还有效去除了自来水中含有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

  李凤祥坦言,如果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直饮水,那就相当于把纯净水引进了自己家,拧开水龙头接一杯就能直接喝,省去了烧水的时间和能源消耗。

  李凤祥说,近年来城市供水水源由单一的地下水水源转换为地下水和黄河水两个水源组成的供水水源。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下水利用程度已经达到104.0%,占可开采量的110.3%,地下水的大量超采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从2003年开始逐步封停各类自备井以保护水资源,但是,一部分城市自来水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除了居民生活用水外,工业用水、建设项目施工用水及城市绿化用水均取用城市自来水。为了保护有限的优质水资源,分质供水势在必行。

  价格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探访中,多数市民对直饮水价格提出疑虑,担心将来能否喝得起健康直饮水。

  对此,李凤祥以包头为例,算了一笔账。目前,包头直饮水的收费标准为每吨160元,折合下来每一升的价格为0.16元,这与自来水每吨3元的价格比起来确实有些差距,但事实上,直饮水只用来饮用,做饭的话一人一天1.5升就足够,一家三口每天4.5升,这样算下来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直饮水费将不超过22元。这比起从外面购买的桶装纯净水要便宜的多。

  至今,首府直饮水的定价还没有出台,李凤祥表示,直饮水的价格水平也肯定在老百姓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记者 康敏)

[责任编辑 李珍 ]

圣诞饰品抢眼球
内蒙古“户户通电...
可追溯羊肉受消费...
北梁表情
流传700多年的蒙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严寒锻造钢铁意志
煤海宜居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