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不稀奇,可说起拍电影,那就高深了。这种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却在一位农民身上变成了现实。从《二哥》到《村官》,再到《跟着幸福走》一二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窑沟村的80后农民樊晓龙打造了一部部原汁原味的“农民版”电影,透过诙谐幽默的表演和朴实亲切的方言,将浓浓的乡情展现在观众眼前。2012年,樊晓龙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80后农村励志青年”,2013年荣获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三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拍摄】
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
“哎,你是个谁啦?”“你要做甚了,窑家梁村?这就是。你哪家的亲戚啦?”一位问路的年轻人被几名村妇反问,笑声不断传出……这不是村民们在调侃,而是本土导演樊晓龙的电影《跟着幸福走2》的开拍现场。浓浓的鄂尔多斯方言正在讲述着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
见到樊晓龙时,他正在为自编自导的第4部电影《跟着幸福走2》的拍摄忙碌着,虽然该片刚刚开机,但工作人员都已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拍摄现场吸引了众多前来观看的群众。据介绍,这部戏围绕准旗党员下基层、走群众路线而展开,讲述了准旗扶贫办副主任下基层挂职,以及村委会带着村民发家致富的故事,而今天拍摄的是村支书为了给村里筹钱开砖厂和儿子借钱遭到拒绝的这场戏。看似简单的一场戏,樊晓龙和演员们却足足拍了一个上午。
樊晓龙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的演员比较业余,但每次拍摄我们都是以专业的角度去要求,一遍一遍地过,直到满意为止,演员们从来没有怨气。”
【梦想】
成为导演拍摄身边的变化
樊晓龙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并且在入伍4个月后考进了军区文工团,从事编导职业,2004年转业。他在学校和部队都是文艺骨干,不但会表演,还会自己创作文艺节目。
一天晚上,他看了电视剧《刘老根》后突发奇想:我要拍电影,因为准格尔旗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生活也富裕了,这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用画面记录下来。就这样,从来没有拍过电影的樊晓龙拿起了摄像机。
2008年,他开始走上电影制作的道路。短短几年里,樊晓龙拍出了多部反映农民的电影,讲述着发生在农民身边的故事。电影《二哥》里,主人公二平对自己身患重病的妹妹不离不弃,为20万元的治疗费四处奔波;《村官》和《跟着幸福走》则以准旗基层干部和生态移民为原型,反映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剧本自己写,演员也都是村里人,樊晓龙凭着对生活的感悟,把农村现实生活搬上银幕,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喜爱。
【坚持】
卖掉婚房完成电影《村官》的拍摄
对于草根出身的樊晓龙来说,拍电影比想象中可困难多了,由于演员不专业,拍摄技巧都得现学,尤其是资金的短缺。樊晓龙筹划的第一部电影,是反映清水河县的一名初中残疾女孩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他投资10万元买了摄像机、电脑、摇臂、面包车等设备,正式开始了处女作拍摄。但是,因为拍摄费用很大,同时影片涉及的场景和人员很多,这部片子只拍了3分钟就拍不下去了,樊晓龙不得不放弃了首部影片。
2010年初,他开始了第二部电影《村官》的拍摄,幸运的是这次有企业承诺赞助一半经费,为了将影片拍得更好,从演员海选到请摄影师,花销也水涨船高。谁料就在开拍当天,投资方突然中断合作,无奈,樊晓龙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直到影片拍到一半再也无法进行下去。此时,有好事者故意围观,想要看看这个异想天开的农民导演还有什么“法术”。就在捉襟见肘之际,樊晓龙再次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将婚房卖掉!这个想法一出口,就遭到妻子的反对,可骑虎难下的樊晓龙又能怎么办?往前冲尚有一丝希望,打退堂鼓就意味着以前的心血都白搭了。除了和自己一起拍电影的农民兄弟们,樊晓龙真可谓到了“众叛亲离”的绝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完成了影片《村官》的拍摄,并于2010年初,在准格尔电视台首次上映,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因为没有经费,因为演员都是业余爱好者,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太多坎坷和艰辛,但在一次次尝试的路上,在汗水与泪水的交织中,每一次拍摄带来的快感也让他欲罢不能。因此,尽管艰难,他和他的农民兄弟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他在亲人的不理解和旁人的嘲笑中,勇敢地坚持到现在,得到了金钱买不到的充实与快乐,同时离自己的电影梦也越来越近。
【收获】
草根电影屡获好评
2009年,樊晓龙的第一部充满山野风味和泥土气息的乡村电影《二哥》封镜后,每天晚上在准格尔广场放映,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在一次放映过程中,突降大雨,仍有部分观众冒雨坚持观看,这一举动再次激发了樊晓龙的创作热情。
2011年,樊晓龙的第三部电影《跟着幸福走》以“三农”为题材,以准格尔旗生态移民政策为背景,记录了农民身边的现实生活。语言极富乡土特色,影片以朴实真挚的创作风格和自然细腻的情节,通过流畅、唯美的电影画面,呈现出清新委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2012年4月,电影《跟着幸福走》在网络播出一星期,点击率超过21万次,引起了强烈反响。
【目的】
只为丰富乡亲们精神食粮
在樊晓龙导演的剧组,你可以看到大家都是多重身份,一会儿是演员,一会儿是场务也是杂工,没有酬劳,大家聚在一起就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
樊晓龙曾说:“开始拍电影时,就没打算从中挣多少钱,也没打算用拍电影成名。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知道乡亲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因此锁定农民题材的电影,只拍咱老百姓身边看到听到的故事。”樊晓龙所拍摄的电影因为制作条件的限制,没有向有关部门申请批准拍摄的手续,并不能对外公开发行,这也意味着他的作品是完全没有盈利的。可是樊晓龙却这样说:“就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喜爱,我的电影创作之路才能走到现在,是大家给了我希望,也给了我动力。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坚持拍出更多好的作品,献给喜欢电影、喜欢准格尔文化的朋友。”(记者范亚康 通讯员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