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峰LNG工厂的厂区。石历增摄
2010年8月,陕汽乌海新能源专用汽车项目落户乌海市,2011年2月18日就实现了第一辆新能源专用汽车正式下线,创造了国内同行业的一个新速度。随之而来的像远洋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富瑞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冀东专用车有限公司等上下游配套企业也相继落户,使该市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中,该市大力发展非煤非资源型接续替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清洁能源产业在整个循环经济发展中占有突出地位。
清洁能源产业是该市整个循环经济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上连传统煤焦化产业,下连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及精细化工产业。
立足现实,该市清洁能源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煤电产业一体化”。目前,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40万千瓦,近两年该市电网年售电量均跨过百亿千瓦时大关。
目前,乌海清洁能源产业的体系由“煤电产业一体化”、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抽水蓄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板块组成。
随着该市的劣质煤、工业固废循环再利用力度不断加大,到2017年,全市“煤电产业一体化”的电力装机总量有望达到700万千瓦。
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上,随着基础产业不断壮大,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成为新上马企业的“宝贝”,清洁生产在链条延伸中实现。
围绕华油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产业,盈得劣质煤制合成气项目也已落户乌海。该项目采用当前先进的煤炭洁净气化技术,充分利用该市现有洗煤厂中煤、当地劣质煤、煤矸石及尾矿尾气资源,在千里山工业园区分期建设合成气生产装置。项目建成后,将向乌海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及下游企业供气。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把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无污染、零排放就地转化,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千里山工业园区,由乌海蓝星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建设的一座占地8万多平方米的太阳能电站矗立在山脚下,太阳能电站设计发电规模为150万千瓦时,可为企业生产提供10%至20%的用电补充。
下一步,该市将按照“煤电用一体化”发展路径,利用《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年)》建设电源基地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进度。
作为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坚定践行者,乌海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正风生水起!
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形成产业链发展模式(记者 于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