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赵文萃 通讯员孙智广)1月23日农历小年(阴历腊月二十三)18时,由苏尼特右旗蒙古族民俗文化协会主办的首届苏尼特蒙古族传统祭火庆典仪式在赛汉塔拉镇乌兰牧骑广场隆重举行。用祭火的形式来迎接马年春节的到来,用燃烧的火焰象征着将在新的一年里意气风发,一切幸运吉祥。
高亢嘹亮的祝颂词贯穿整个“祭火”活动,主祭人挥舞着双手做出招唤财福的动作,并高呼:“呼瑞!呼瑞!呼瑞!……”,大家依次向着圣火虔诚地叩头,并围着圣火默默地祈祷着,强壮的蒙古汉子牵着肥羊绕着圣火转着圈,香甜的美酒洒向圣火,美味的食物抛向圣火……整个仪式隆重有序。身着传统的苏尼特蒙古族冬季服饰的几百余各族干部群众共同体味了祈求幸福平安的庄严与神圣。
祭火也叫祭灶,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从成吉思汗时代先民到其后裔,都非常崇拜火和灶神(火神)。他们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灶火是氏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同时,也是赐予人们一切幸福和财富,以及人丁兴旺、传宗接代的源泉。蒙古民族最隆重的“祭火”仪式就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举行。祭火前他们准备一些东西,比如食物,主要用山羊胸骨、五彩布条、阿穆苏(奶油粥)、酒、点心、草香、茶叶、干红枣等,他们大多是周围的家族或整个嘎查共同来祭火。蒙古人祭火时用年龄比较大的长辈(或户主)来当做祭火者(主祭人)。祭火时主祭人诵读祭火词,同时把祭献物慢慢放进燃烧的火盆里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代表家里其他人的意愿。祭火词里说道:
九十九天神创造的火种,
也速该祖先打出的火苗,
圣主成吉思汗燃旺的火灶,
众蒙古部落承袭的遗产……
祈求火神保佑我们全家,
赐予健康、繁殖、财富和美好的前程!
苏尼特右旗文联主席阿·斯琴巴特介绍说,现在很多牧民已经进城住上了楼房,“祭火”就很难按照传统的形式进行了。为了满足广大蒙古族群众的“祭火”愿望,从今年开始,苏尼特右旗以后每年都会举行全旗性的集体“祭火”活动,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和谐进步、各族人民吉祥安康,同时也让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