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首府的“机关作风建设年”。以“转变作风,优化环境,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努力创建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服务型机关”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已在各地各级机关单位广泛展开。这份“考题”呼和浩特市委、政府究竟如何作答?
解难题 实打实
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民生类事项的督促检查;
政府办公厅加强市政热线受理工作,热线答复率达到100%,答复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不超过10个工作日;
市委组织部选派30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基层送技术、送教育、送文化、送健康和开展组工干部帮扶社区困难群众活动;
市委宣传部推进民族文化演艺中心、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重点项目建设,新建290家草原书屋,建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推进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在各中小学校建设学校少年宫50处;
政法委在全市224个社区继续加强网格化管理,在1/3左右的社区建立卫生服务中心;
市接待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确保全市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30%……
自呼和浩特市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直各部门确定的165项办实事解难题项目,已经完成157项,完成率为95.2%;正在进行的有8项(见链接)。通过办实事解难题,既有效保证活动不虚不空,又有效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使群众得到实惠。
重评议 面对面
2013年上半年,由3位市领导带队,分别对9个旗县区和18个重点市直部门第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指导;下半年由市纪委书记和3位副书记带队对9个旗县区26个市直部门,就深入查摆问题,边查边改、办实事解难题、压缩“三公”经费支出30%等7个方面进行重点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向全市通报督查结果。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专线热线及时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全市共设立专项活动举报电话1141部,信箱410个,网站专栏492个。截至12月底,全市受理与专项活动相关的群众来信、来访1691件,办结1083件,办结率64.1%。其中市作风办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9件,办结74件,办结率74.7%。
各地各部门共开展作风纪律明察暗访活动1092批次,发现、纠正纪律作风方面的问题504个,查处曝光作风纪律问题105个,通报批评2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人。
共组织政府32个与首府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直属部门进行了8场听证会评议活动,68名来自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各行业代表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评议代表面对面地对参评单位进行了评议,提出意见建议150多条,各参评单位全部予以了解释和答复,对个别当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各参评单位承诺限期解决。
提效能 看“多少”
自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一些单位原来存在的“庸、懒、散、”等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普遍收到了“五多五少”的效果:认真学习的多了,闲聊的人少了;按时到岗的多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少了;勤俭节约的人多了,“三公”消费的人少了;积极主动工作的人多了,消极应付的人少了。全市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的大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从“少”到“多”的现象反映着各级机关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有些人从观念上加强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些人深化对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理解支持改革举措;也有人切实把改进作风落实到日常业务工作上,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落实到“比学赶超,争创一流”活动上,机关干部的作风转变使全市上下形成了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氛围。
如赛罕区整合审批、服务事项,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实施科学管理,形成全程监督,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等,切实提高了行政效能,赢得了基层、企业和群众的认可。
市纪委监察局开展“服务企业治乱减负专项行动”,与市经信委、发改委、工商联等单位联合召开了3场全市重点项目、企业、商会负责人征求意见座谈会,征询100余家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向企业发放800多张《市纪委监察局服务企业联系卡》,邀请企业负责人填写《经济发展环境问卷调查表》,请企业来评价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在30个企业中设立首批生产经营环境监测点,用于监测公务执法、服务承诺兑现、优惠政策落实等情况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全部要求进行监测登记。企业设立专门监测员,每个季度上报监测情况。
为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各地各部门通过查摆整改,针对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改进工作作风的规章制度。市公安局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呼市公安局机关内务管理办法》和《呼市公安机关绩效考评办法》,整治公安队伍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回民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等制度,下力气整顿文风、会风,进一步规范程序、建章立制。
在2013年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各机关单位紧紧围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成效突出、特色明显,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