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市首批20辆奥迪车公开拍卖
内蒙古新闻网  14-01-27 08:44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晚报  
 

  昨日9时30分,呼和浩特市首批20辆奥迪轿车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产权交易窗口进行拍卖,239位竞拍者现场参与竞拍。经过激烈竞争,19位竞拍者当场签订成交确认书。记者了解到,此次拍卖20辆奥迪车,撤拍1辆,成交19辆,成交额274.8万元。

  现场竞争激烈竞拍者目标明确

  从1月24日至26日,20辆奥迪轿车备受市民关注。昨日,竞拍一开始就进入激烈竞争状态,来自托县的苗先生以28.1万元拍下竞拍者公认的车况最好的一辆奥迪。

  这辆奥迪FV7201TFCVTG第一个出场。“起拍价17万。”拍卖师话音刚落,竞拍者立刻“此起彼伏”地举牌加价,甚至有人直接在起拍价的基础上加价3万元,竞拍者频频举牌,价格直接飙到27万元。随后,有竞拍者喊出28万元,原本沸腾的会场顿时安静不少。在一阵短暂的寂静后,205号苗先生加价,无人应价,拍卖师宣布28.1万元为成交价。在签字确认时,苗先生表示这辆车车况可以,他就是奔这辆车来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坐在后排的男士一直没有举牌。他告诉记者,他是专程为11号车来的,因为那辆车是他们单位的,对于车的车况他十分了解,如果竞拍不是很激烈,他想以11万元左右的价格拍到手,但如果实际价格高出心理预期,他也不会竞拍。记者注意到,参与此次竞拍的大多是个人或公司,一位年轻男子手里拿着5个竞拍牌,他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准备从这里拍走5辆奥迪,“对于公司来说,如果以适当的价格从这里拿到车,可以节约一大笔资金。”

  在拍卖现场,工作人员会对每一辆拍卖的车的车况作详细介绍,包括每辆车是否年检也会介绍得一清二楚。工商局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监督。

  较新车辆所占比例不大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停车场,20辆奥迪轿车整齐地停放在里面。记者注意到,车辆车身基本都有一层较厚的灰尘,可以看出停在这里已经有几天了。大多数车看起来都已使用几年,较新车辆所占比例不大。车辆前风挡玻璃处夹着序号。据了解,此次参加拍卖的20辆奥迪轿车登记日期从2001年至2010年,起拍价最低为2001年11月登记的奥迪A6L轿车,行驶距离341738公里,起拍价2万元。拍卖价格最高的奥迪轿车登记于2010年12月,车型为奥迪FV7201TFCVTG,行驶里程74712公里,起拍价17万元。

  从24日开始,就有不少市民来这里查勘车辆,有的还专门请了专业人士。市民刘建民表示,购买新车需要缴纳购置税、交强险等,拍卖车却没有,而且价格便宜,这是他看重这次拍卖的最主要原因。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了解到,按照此次拍卖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个人、公司、企业,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竞买。根据拍卖规则,参与公车拍卖报名者,需缴纳保证金,每缴纳5万元保证金可获得一个号牌,每个号牌只有一次成交权,成交后号牌收回。如果想竞拍多辆车,可多缴纳保证金,获取多次成交权。未竞得车辆的竞买人支付的竞买保证金,交易中心在拍卖活动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退还,不计利息。

  市民:希望更透明更有计划

  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产权交易科科长耿静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公务用车拍卖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已经有大量市民咨询公车拍卖事宜。此次首批拍卖的公车共20辆,均为奥迪车,后续车辆预计春节之后组织拍卖,届时请关注公告。”

  一方面是对超标超编公车进行拍卖,另一方面则是更加严格的公车管理。记者从市政府了解到,今后首府将建立长效机制严格公车管理。首先,奥迪等名牌轿车、原装进口车、超过80万元的越野车今后将一律禁止进入首府公务用车系列;其次,在此次公车治理结束后,首府将着眼于巩固治理成果,形成长效机制,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使用公务用车,积极探索公车管理使用制度的改革。

  对于首府这次首批公车拍卖,首府市民表示支持。有市民表示,希望首府公车拍卖更加透明,更有计划性。市民云钦告诉记者:“看到此次公车拍卖的公告,我很高兴。其实我们更想了解首府一共准备拍卖多少辆公车,车辆品牌型号都有哪些,拍卖批次和时间表等,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保障节日供应
内蒙古团委送爱心
年味儿甜滋滋
文化下乡 祝福到家
秀才艺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冒严寒 守边关
牧民举行祭火活动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