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 > 社会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市:医保报销比例上限提高至20.1万元
内蒙古新闻网  14-02-18 17:3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一年光看病就花了3万多块钱,得了这个病,真是看不起。”面对住院清单,市民张欣女无奈地摇着头。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入院治疗的市民来说,可能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的吃穿用,都花在了医药费上。怕得病,更怕得大病,成为工薪阶层目前最困扰的事情。

  市民盼望能提高医保报销比例,也希望报销金额上限能有所提高,摆脱因病致贫返贫的困境。2月17日,记者在包头市医保中心了解到,今年报销比例金额上限提高至20.1万元,新的政策今年也有望施行。

  医保报销比例提高

  采访中,一些市民感叹,腮腺炎输液要花400多元,得个感冒,5天至少要花500元。要是住院,工薪家庭的收入,能坚持1年就不错了。“都说要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希望包头也能提高报销比例,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市民李贵强说。同时,记者发现,对于医疗保险如何报销、目前报销比例又是如何计算的,哪些可以报销、哪些按照比例报销,很多市民并不了解。

  目前,包头居民医疗报销比例究竟是多少?究竟如何报销、最高报销金额是多少?面对这些市民最关心的问题,记者在包头市医保中心了解到,按照当前的报销程序,参保人员报销费用在4万元以下的,可在就诊医院办理出院手续时,直接进行结算,超过4万元的或异地住院的,以及其他原因未在医院结算的,就要到医保局办理报销手续。报销时需要携带住院发票原件、住院诊断书原件、住院费用汇总清单、住院处方本和本人医疗保险手册。如做手术有刀口或报销费用超过两万的人员,需要现场核对本人,如果该参保人行动不便,需要提供本人面部和刀口在同一张照片上的四寸彩照,对于没有刀口的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一张本人近期四寸照片即可。

  记者还了解到,职工报销比例分为在职职工报销85%、退休职工报销80%两个标准;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在60%至70%左右。2014年,包头市医保中心提高了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年内最多能报销医疗费的总数(最高支付限额)由32.8万元和15.5万元分别提高到38.7万元和20.1万元,其它的就医待遇也有所提高。

  新政策今年有望实施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看病贵的问题,2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各省要全面启动或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其实,早在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就印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而今年,新提出的大病医保制度,提出采取叠加报销或者是叠加支付的制度,不管是城市居民医保还是新农合,在制度范围内的普遍住院报销标准都达到了70%左右,超过70%以上的部分再至少报50%合规的支出。

  对于新政策,不少市民翘首企盼,张欣女说:“我从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了,就希望包头市能快点实施,这样也能减轻我们的生活压力。积蓄都花在看病上,我们实在是支付不起。”

  对此,记者在包头市医保中心了解到,目前正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新的政策今年实施,届时会向市民公布具体的实施办法,缓解包头市民看病贵的难题。(记者 时婷婷)

  

[责任编辑 刘晓霞 ]

维和官兵比武话别
踏雪闹元宵
保障节日供应
内蒙古团委送爱心
年味儿甜滋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上驾到——元宵节主题活动”举行
元宵节文艺节目异彩纷呈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