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财政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纪实(八)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和自治区惠农惠牧政策的密集出台,内蒙古各级财政部门贯彻坚决、措施有力,为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畜牧业发展实现“九连稳”和农牧民收入平稳增长提供了财力保障。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落实“8337”发展思路,“三农三牧”支出达751.1亿元,比上年增加63.5亿元;自治区本级安排农林水专项资金67.5亿元,比上年增加9.3亿元。
落实各项惠农惠牧补贴资金。2013年,全区通过“一卡通”发放资金266.06亿元,比上年增加25.91亿元,增长10.8%,补贴资金涉及128类163项。
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从2006年的77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9.73亿元,良种覆盖率超过90%;畜牧业良种补贴从2006年的33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2.47亿元,补贴资金基本覆盖奶牛、肉牛、肉羊等所有品种。
农机购置补贴从2006年的28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0.2亿元,补贴机具种类扩大到12大类7266个机型,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70%。
落实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7.55亿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5.78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1.77亿元。
落实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5.84亿元,全区农作物签单承保面积8596.43万亩,占应参保播种面积的80%,参保农户达到251万户。
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2013年,自治区选择52个旗县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共筹集资金22.93亿元,扶持形成了14个旗县的玉米产业带、4个旗县的马铃薯产业带、21个旗县的肉羊产业带和13个旗县的蔬菜产业带,我区成为全国优势主导产业带最集中、跨度最大、农户受益面积最大的省区之一。2013年,玉米产业带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平均亩产提高230公斤;肉羊产业带建设各类标准化和高标准羊舍超过24万平方米,肉羊规模化养殖率达到50%;蔬菜产业带新建设施蔬菜面积1850亩,实现产值9203万元。
做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工作。2013年是我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第二年,各级财政投入达23.7亿元,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0万亩。通过这一项目实施,我区两年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通过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喷灌及低压管灌技术,项目区田间输水实现了大面积管道化,灌溉质量大为改善。项目实施两年来,项目区农田产量大幅提升,预计亩均增产500斤,可实现年产值约12亿元,种粮农民人均增收900多元。
支持农牧业产业化。自治区财政多渠道整合和统筹支农资金,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机制,本级财政安排1亿元产业化资金扶持以“农户+公司+基地”为主的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升了农牧业标准化水平。
支持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13年自治区财政共投入农畜产品监管、农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3.6亿元,相关部门全年共抽检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及鲜乳1515次,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没有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自治区财政共筹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52.67亿元,120多万户牧民受益,各项惠牧补贴带动牧民人均增收934元,是建国以来投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内容最为丰富、支持力度最强的惠牧政策。通过推行草原生态补奖措施和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全区草原平均植被覆盖度进一步提高。
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力度。2013年,中央和自治区共投入林业专项资金94.79亿元。截至12月末,全区完成造林面积1186.8万亩,占全年计划的118.6%。按照自治区党委推进全区重点区域绿化的要求,财政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4.5亿元,对绿化工作做得好的盟市给予补助和奖励,有力地推动了全区重点区域绿化的开展。(记者杨帆 彭婕 通讯员史生荣 陈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