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运行近4个月 呼和浩特市公共自行车让人欢喜让人忧
内蒙古新闻网  14-03-13 10:46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来聚焦】2013年10月22日,呼和浩特市公共自行车正式投入运行。橙色车身,绿色车轮盖,颜色鲜艳、造型美观的公共自行车如今已经成为首府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近日,本报陆续接到多位市民反映,随着天气的好转,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他们租不上自行车,还车也比较困难。同时,自行车损坏也比较严重。3月10日~12日,记者对市民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受伤”的公共自行车。

  【来看看】公共自行车“很受伤”

  “这几天,我在单位门口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取车时,总能看到几辆车子的车座被划破。真不知道有些市民是怎么骑的,这么不爱护公共设施。”3月10日早上,正在皮革厂站点取车的市民张成亮对记者说。在该站点记者发现,很多机动车停在站点两侧,有几辆自行车根本无法取出。

  当日上午,记者又来到内蒙古大学南门附近的站点进行采访。该站点共有33个桩位,上面存放着17辆自行车。记者观察后发现,有4辆自行车的车座被划破了皮,中间贴着胶带,有2辆自行车的前叉被撞断了,还有1辆支架没有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内蒙古大学的学生。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也办理了公共自行车卡,有时上街或者是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会骑。“上个星期,我和朋友取车打算到火车站附近买东西。骑了不到100米,就听见自行车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而且车闸也不灵,没办法,走到家乐福超市附近的站点,我就把自行车还回去又换了一辆。”大三学生徐辉说。

  随后,记者又走访10多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发现,一些学校附近站点和人流量比较大的路口站点损坏的车辆比较多。车座、车辆部件,很明显能看出是人为破坏造成的。

  在内蒙古人民医院站点站点员告诉记者,他负责这个站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几乎每天上班他都能看到几辆自行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时候,有的自行车轮胎都变形了。

  据了解,今年2月4日20时左右,在海亮公共自行车租车点监控记录下了这样一幕:一辆黑色路虎车准备从海亮停车场驶出,但由于公共自行车租车点紧挨停车场出口,道路较狭窄,路虎车难以顺畅通过,司机便对公共自行车“拳打脚踢”。

  内蒙古工商局站点桩位已满,工作人员将自行车摆放在马路旁。

  部分站点一车难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些站点因为处在主干道十字路口,车流量和人流量都比较集中,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就很高。

  当日上午,记者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站点准备体验骑一辆公共自行车,可是到了之后却发现,桩位上面的车辆全部被借走了。等了十几分钟,还是没有看到还自行车的人。

  内蒙古农业大学大一学生冯雪梅和记者一样,也是准备借一辆自行车,“我们学校门口这个站点特别火爆,根本不分时段。但是我发现,有些小路口的公共自行车就很满,没有人借,而我们学校附近的站点是经常不够借。能不能在我们学校这个站点多增加一些自行车呢?”

  除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站点外,记者在海亮广场站点和内蒙古人民医院站点发现,公共自行车也是相当火爆,一车难求现象经常出现。

  上下班高峰期还车难

  据记者了解,这段时间公共自行车使用率提高,一些站点在早晚高峰期的时候会出现桩位不够用的现象。

  3月11日下午,记者在内蒙古工商局站点采访时看到,有些桩位空着,但是有25辆自行车没存放在桩位上,而是整整齐齐停在了外面。

  该站点负责人闻巨珍告诉记者:“这些自行车都是我从桩位上取下来的。最近桩位每天都不够用,我取下来这些自行车是为了防止一会儿有人来还车没有桩位。今天,我管理的这个站点已经拉走了45辆车了,要是不往走拉的话,市民根本存不进去自行车。”

  “为什么咱们这个站点的桩位会这么紧张?”记者问。

  “主要是因为这个站点是金桥开发区的最后一个站点,往南走的市民必须要在这里存车。尤其是早上上班的时候,桩位特别紧张。每天早上一上班,我就开始不断地从桩位上取自行车,有些人着急上班,担心车子还不了扣钱就会发脾气。”闻巨珍无奈地说。

  当日16时30分,记者来到海亮广场东门站点看到,该站点共有19个桩位,由于桩位不够用,有29辆自行车停放在了外面。“我已经和总部的调运车联系了,一会儿他们会过来拉走这些自行车。这个站点处于商业中心,使用的人比较多,桩位比较少,自从运行后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桩位都不够用。”该站点管理员王女士对记者说。

  4辆调运车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3月12日中午,记者跟随呼和浩特市城环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的调运车,来到金桥开发区内蒙古工商局站点,负责调运的毕师傅告诉记者,他们一共4辆调运车分3班,每天从早上8点半开始在全市120个站点之间调运公共自行车,有时要忙到凌晨2点左右。“我们每班两个人每天要工作8个小时,除了交替开车之外,还要和站点员一起装卸自行车,每辆调运车每次只能装25辆自行车,遇到有的站点满储,我们就只能多跑几趟。”毕师傅说道。

  大约半个小时后,毕师傅又开到气象佳园站点,记者发现这里的桩位上一辆自行车都没有,而距离这里不远处的赛罕区政府站点却出现了自行车满储的情况。该站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气象佳园站点周围居民区比较多,所以每天早上这里的自行车都不够用,甚至出现过市民为了抢一辆自行车而大打出手的情况。这名工作人员说:“这个站点经常是空的,自行车都骑到赛罕区政府和内蒙古工商局的站点了。”

  金桥开发区站点比较少

  3月11日,记者在内蒙古工商局站点遇到了正准备还自行车的市民马先生。

  他告诉记者,因为新房在金桥开发区的南边,这几天正在装修。公交车比较难等,他就从单位附近的站点骑自行车过来。“每次来到这里还自行车,然后再打车或者是坐公交车过去,特别不方便。骑自行车的话,因为南边没有站点,存不了自行车,害怕丢失赔偿。”说完,马先生把自行车存好后走到武警医院公交站牌处等公交车。

  当日下午,记者在金桥开发区走访发现,离内蒙古工商局站点最近的只有一个赛罕区政府站点。从内蒙古工商局往南一个站点也没有。

  在炼油厂生活区居住的李小平说:“既然公共自行车是为了方便首府市民出行,那么能不能考虑一下在金桥开发区多设置一些站点。”

  【来听听】今年将陆续建立新站点

  呼和浩特市城环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陈璐:最近,由于天气转暖,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市民越来越多。截至2月底,全市公共自行车IC卡数量已经超过2万张,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很多市民打来电话称办卡等候时间过长,对此,希望市民可以选择到腾飞路原大众恒茂4S店的卡点办理IC卡,那里可以节省时间。

  目前,首府已经陆续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120个、锁桩7500个,投放自行车5100辆,覆盖范围东起腾飞路、西至巴彦淖尔路、南起南二环路、北至成吉思汗大街,依托主次干道及附近的重点场所,按照公交点、居住点、公建点、休闲旅游点、学校点5种类型进行选点布局。今年还将陆续建立新的站点,会考虑在金桥开发区和玉泉区增加站点。

  根据监控录像显示,最近破坏公共自行车的行为已经有所减少,目前被损坏并需要更换零件的自行车还有30~40辆。提醒市民,为了大家的利益请自觉爱护公共自行车。

  还车难拨打电话968989

  呼和浩特市城环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陈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站点满储是有规律的,每天早高峰中山西路周边的中蒙医院站点、海亮站点和新华大街的人民会堂站点、博北站点等14个站点容易出现高储甚至满储的情况,至于气象佳园站点、公主府公园站点、民族学院站点等10个站点则出现低储甚至空储的情况,晚高峰的情况则正好相反。这说明很多市民都是使用公共自行车上下班,所以满储和空储的情况都是有时间规律的。工作人员通过监控设备能了解每个站点公共自行车的数量情况,并且及时通知调运车前往调运。市民在归还公共自行车的时候,如果遇到满储的情况,可以拨打热线电话968989,我们会及时为您解决,并确保不会因为还车超时而扣费。

  周末的时候,看到一对情侣骑着公共自行车有说有笑,那么休闲,散发着现代城市的活力味道。公共自行车,从偶尔骑到天天骑,如今已经实实在在的走进了百姓生活,也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贡献了力量。

  运行近4个月,站点里的桩位不够用、有的地区站点少、上下班高峰期租还难……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显示出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提高了,市民对于公共自行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好事,骑车的人多了,开车的人就少了,空气污染也就少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是我们乐于见到的,也实现了设置公共自行车的目的。所以,对于公共自行车的前景,我们是看好的,出现问题了想办法去解决,最终让绿色出行成为时尚!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