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积赞送港澳游
点赞成了营销宣传渠道
除了点赞“送旅游”这种存在营销陷阱的积攒活动外,最近,微信里通过积满多少个“赞”就可获得商家礼品的活动也越来越多。
3月13日,某楼盘销售部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了“先赞先得,你赞我送”的活动,要求参与者转发该楼盘的广告消息,收集好友点赞,凭截图、姓名和联系方式在活动当日发送到该楼盘的微信公共平台,就可以领取电饭锅、钥匙扣等礼品,凭获得点赞的数量和发送截图的先后来决定是否能获得礼品。
“大家一起来帮忙点赞啊!”市民郭芸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这家地产公司的积攒活动,很快她收集了80多个赞,远远超出了该公司最高奖励50个赞的标准。随后,郭芸顺利的获得了一个电饭锅。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郭芸那么幸运。3月11日,市民王佳参加了一个商家在微信朋友圈的点赞活动,收集了56个赞后,商家却以名额用完为由拒绝兑换礼品。“所谓先到先得,显然给商家拒付礼品带来充足的理由。”王佳郁闷地说。
通过此事,王佳也同时发现,“积攒送礼”商家的目的是营销宣传,但对这样的帖子,微信朋友圈的朋友一般都是赞完了事,很少有人真的打开看,所以很难起到宣传作用。而对市民来说,“积攒送礼”活动参与门槛低,但网络监管的相关法律又比较滞后,一旦发生纠纷,则缺少足够的处理依据。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各商家活动规则基本一致。比如每个微信号仅限兑换一次,参与者都将收集的“赞”截屏保存并发送至商家,经确认方可领取有关礼品。但是在名额限制上,各商家有不同标注,有些标注送完即止,有些标注共有多少名额,个别商家甚至没有任何说明。采访中,记者也暗访了一些商家,他们表示,获奖名额有限,并且从兑奖的情况来看,每次获奖都集中在个别单位或个人手里,大部分人抢不到。不少参与者认为,这种活动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后却徒劳无功,如此几番,参与者就失去了热情,甚至会导致对公众平台产生不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