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难了多年;用工荒,荒了多年。而就业难和用工荒竟也并存了多年,不是就业市场的矛和盾,这种奇怪的并存,本身就是问题。
每年春节刚过,各个城市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用工荒,而就业难,似乎比用工荒的问题更严峻。
我们不妨先来捋一捋就业市场的脉络,看看问题大概出在哪里?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国企吸纳的就业人数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2%,而民营经济却解决了全国75%甚至80%以上人员的就业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民营企业是我国吸纳劳动力最重要的渠道。在就业人群中,最难解决的是新增就业,新增就业中,最难解决的是大学毕业生。所以要让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就需要更多的舆论、法律、信贷等政策支持,否则,继之而来的就是员工数量萎缩,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而每年毕业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在市场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下,一部分大学生只选择考公务员或者去大型企业,不愿意去中小民营企业,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就业大军中的另一部分“大户”是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去国有大型企业,绝大部分还是要靠民营企业吸纳。但是他们缺乏专业技能,除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可选择的余地不大,也不是中小企业紧缺的人才。种种现实,让就业难和用工荒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怪圈。
两种现象如此矛盾地存在,期待一个答案。待转移的劳动力,如果在转移出来之前就能得到系统完整的职业技能培训,如果院校设计专业时,能更好地和就业市场对接,如果大学生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合理的规划,结果会不会不一样?(赵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