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想生两个
太累、太辛苦、没时间管、担心生活条件不够好影响孩子成长……主动放弃生二孩的,大有人在。
在云南省,大多数农村此前基本都实行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所以“单独二孩”影响到的更多还是城市。但是,在云南“单独二孩”开始申请的第二天,都市时报记者走访了昆明市的多个社区居委会,发现前去咨询或者申办的市民寥寥无几,这大大出乎工作人员的预料。“本以为二胎政策一放开,年轻父母就会蜂拥而来,没想到一开始会这么冷清。”五华区某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人口研究所所长罗淳认为,单独二孩政策可能会带来一些人口变化,但从现在的社会情况来看,即便是政策放开,也有人不太愿意生。因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作忙碌等主动放弃生二孩的,也大有人在。
“我绝对不会生,太累、太辛苦,现在也一点时间也没有。”刘敏是一个3岁女孩的妈妈,目前在昆明一家出国培训机构工作。提到生二孩,她想都没想,就表示不会再生了。
刘敏的女儿出生后,由她和母亲一起养,期间她把工作也辞了,在家带了两年孩子。“觉得让老人带孩子太辛苦,而且一些教育要从小抓起,父母跟我们的教育理念不一样,会更宠着孩子,我不太放心。”
出国留过学的刘敏了解到,很多国家在女性生产后,都能给予很长一段时间假期。“例如,挪威的产妇在拿着全额薪水的同时,产假可长达56周。瑞典的带薪产假更是长达16个月。相比之下,中国产妇的产假实在是少得可怜。”刘敏认为,如果孩子刚出生不久就扔给父母照管,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她辞了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想等孩子上幼儿园了,再继续工作。
根据历次生育率调查,中国城市地区1979年总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1984年以来(除1989-1990年)降到了1.3以下。在中国的大城市上海、北京,不仅很早就达到了极低生育率,而且和香港、澳门一起,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上海在1974年、北京在1990年达到极低生育率,2000年以来总和生育率都降到了1以下。中国城市地区从更替水平生育率到极低生育率的转变,仅用了10年时间。
据了解,昆明的盘龙区、五华区自上世纪90年代加速城镇化以来,辖区人口机械增长数(例如以农转非方式进城的人)巨大,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人们的生育观从计划生育前的自然状态向自主状态转变,生育已经不是简单的基因传递和种族繁衍,而是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和条件才能够决定的事。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更加推崇晚婚晚育,甚至不要孩子,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32岁的丁宁和妻子结婚已经7年了,但还没要孩子。“可能明后年要孩子吧,不过可能也说不定,要等能给孩子足够好的生活条件的时候才能考虑这个问题,不然宁可不生。”丁宁说,身边很多朋友都是跟他一样的想法,“如果生儿子还好,没有太高的经济水平要求。但是生女儿必须富养,我可不想她以后因为一顿稍微上档次的西餐就被人家给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