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覆盖全市68个嘎查村的“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网络监管平台自投入建设以来,截至目前,共清理固定资产9723万元,清理债权9222万元,清理债务7035万元。村集体的钱和物有多少、用多少,用在哪儿?这些老百姓曾一度关注的问题,如今在“三资”网络监管平台的监管之下,逐一公开透明,阳光效应凸显。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里“家底”也变得复杂多样。“三资”管理成为了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乌兰浩特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新平台。“监管平台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会计核算的“自下而上”,即嘎查村、镇、市三级逐级核算汇总;监控管理的“自上而下”,即市级直接查询嘎查村的“三资”状况,能具体查询到各嘎查村的账表册、经济合同、原始凭证等重要资料。截至目前,乌兰浩特市68个嘎查村全部实行网络系统做账,大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小到购买办公用品的支出,均需经过审核,上传网络管理平台。
这样一来,“三资”从村官的“保险柜”走上“陈列台”,群众也能看得明明白白。据市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各镇的服务大厅,农民可以通过触摸屏查询自己的财务往来账目、耕地承包情况等个人信息,既方便了农民,又增强了财务、资源运行的透明度。
另外,监管平台实现了网络与财务的同步核算。尤其是网络财务监管系统可以全天候监控全市嘎查村财务核算的重要细节,发现情况实时预警、提醒相关镇经管部门,让农村“三资”长期“曝晒”在阳光下。截至目前,平台共预警处理20余起,为全市嘎查村“三资”依法管理奠定基础。(刘文静柳亚双白宪臣海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