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以下简称土左旗)的庄户人又开始了春耕备耕。与此同时,以土左旗旗级领导包乡镇,旗直部门包村;旗直部门领导和乡镇干部共同联系和指导一个村的“双包双联”活动为抓手的第二批党群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在有序推进,像一阵阵春风,温暖着群众的心。
途经土左旗白庙子镇的公路上,拖拉机的马达声隆隆作响。路边农田里扒犁所过之处,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在白庙子村,记者听到不少村民三五结伴边走边议论:“听说今天旗里又要来送化肥和种子了,瞧瞧去!”另一位村民凑前插话道:“前两天我向包村干部反映了缺少化肥和种子的问题,没想到这么快。”
记者在白庙子村委会了解到,土左旗总工会是“包村”的旗直部门,此前在同白庙子村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缺少春耕物资,于是总工会筹集钱款,为村民购置了化肥、种子。“接下来,我们还将有更多举措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土左旗总工会主席吕满根说。
据介绍,在“双包双联”活动中,像旗总工会这样的“包村”旗直部门共有112个,结合全旗23名旗级领导、298名科级干部以及18个驻旗单位,旗委按照党政部门包挂“难村”、政法部门包挂“乱村”、经济部门包挂“穷村”、科技部门包挂“项目村”的原则将之划分为15个工作组深入基层包村联户,充分发挥旗直部门在人才、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农民排忧解难。
善岱镇大野场村是一个以老弱病残幼居多的“留守村庄”,村容村貌较为简陋,文化生活极为匮乏。包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村委会协商,以该村民房墙壁为画板,绘制了大量极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图案,陈旧的民房成为散发文化和艺术气息的“艺术品”。与此同时,包村干部还联系有关部门帮助该村兴建人民剧场(戏台)、硬化村干道。如今的大野场村容光焕发,村民的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提升。
为了避免“一窝蜂”下基层和走过场,“双包双联”活动规定包联干部需严格执行“四必访一勤记”制度,即农村致富能手必访、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必访、农村特困户必访、信访重点户必访、认真记好《“双包双联”民情日记》。同时,各包扶部门和包联干部需紧紧围绕所包村发展实际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与所包村充分协商后确定包扶措施。
取得实效是“双包双联”的根本目标,为此,活动采取“1+5”帮扶措施,即每名包联干部联系5个贫困户,开展以办一件急需的实事、找一个增收的门路、学一项致富技能、输送一个富余劳动力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结对活动。目前,全旗共有298名机关党员干部与1605名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已兑现帮扶资金15万元,落实帮扶物品价值4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