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高考临近别被“补脑”忽悠没专业辅导适得其反
内蒙古新闻网  14-06-05 09:52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日报  
 

制图:张芳曼

  距离高考只有9天时间,记者日前走访发现,药店里补脑保健品销量明显增加。补脑、安神、滋补等保健品成为很多考生家长的首选。他们希望孩子休息好、吃得好,甚至变得“更聪明”。但专家表示,高考补脑不靠谱,没有专业指导还可能适得其反帮倒忙,影响考生的发挥。

  国家从未批准有补脑增智功能的保健食品

  记者走访了几家药店,发现补脑保健品名目繁多,价格高达几百元,近期销量明显增加。各大购物网站的各类高考保健品也开始热卖,深海鱼油、维生素A和蛋白粉等是主推产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示,国家从来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

  “深海鱼油所含的omega—3脂肪酸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类的大脑细胞发育、增殖在3岁时已经完成,18岁再补充大量omega—3脂肪酸并不会让大脑细胞增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所谓深海鱼油、核桃粉之类的补脑保健品,并不能真的让大脑长出新细胞来“补脑”。

  前几年,某地还曾出现高三“吊瓶班”,全班学生吊瓶输氨基酸来保持体力。范志红表示,备考期间考生通过输液补充氨基酸没有必要。静脉注射会增加用药风险,与吃药、肌注相比,静脉注射的风险最大,而通过输液获取的氨基酸,还不如吃个鸡蛋更管用。

  在紧张的备考期间,很多学生因为犯困经常选择咖啡来提神,对此专家也认为不可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指出,孩子犯困是因为睡眠不足,特别是临考前,要让孩子有一个充足的睡眠。并且,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不能喝太多的咖啡。

  范志红说,咖啡因虽然能让人暂时不困,但会消耗更多的营养素,并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它让人不能及时感觉到疲劳的信号,身体也就不能及时地休整,最终反而不利于精力的恢复。

  此外,马冠生还提醒考生,考前大换食谱乃大忌。因为食谱大变脸后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考试期间,日常的生活规律不要改变,特别是考试前3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以免在考试过程中因肠胃不适而影响临场发挥。

  考生不宜大量进补,保证饮食安全、睡眠质量很重要

  专家均表示备考和考试期间不宜大量进补。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提醒,气血旺盛的高考考生应尽量避免使用补剂。个别体质虚弱者应当在保健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引起气血阴阳的逆乱,影响考生的健康。不同的补虚药都有一定的使用宜忌,使用不当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范志红同样不建议考前突击进补。青少年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不像中老年人那样需要补气之类的补品。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指导,补错了反而会导致身体不适。只要基本营养需求能满足,大脑能量供应充足,就能发挥智力水平。

  那么考生应该如何补充高考期间的营养?“多吃粗粮薯类、豆类,补充B族维生素。”范志红说,补充大脑活动所需的营养成分,以水溶性维生素和磷脂最为重要。磷脂是与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原料,在蛋黄、大豆里最为丰富,所以蛋类和豆制品宜常吃。维生素中最要紧的是维生素B1,因为它在人体中的储存量最小,几天摄入不足就可能对工作效率有所影响。适当吃些粗粮薯类、豆类来补充B族维生素很有必要。这些食品有利于长时间维持精力和情绪的稳定,保证学习工作的效率。

  “补充营养、补充脑力不是短期能够提高的,短期突击没有意义。”范志红说,食物安全、睡眠质量良好,对于保证大脑高效运作更重要。最为关键的是高考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让考生轻松迎考。(王君平)

[责任编辑 魏佩 ]

寻找清凉
人在花丛游 心在花...
感受草原民俗 体验...
北梁棚户区改造保...
罕见“环天顶弧”...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小雨带来凉爽
交流蒙古族舞蹈技艺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