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喀喇沁旗亲王府旅游景区,就被那宏伟的气势吸引了。
踏上七级台阶,推开钉有63颗铜质门钉的府门,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始建于清康熙18年,历经了300百多年风霜。这座王府是我区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好的清代蒙旗衙署建筑群,是目前中国现存9座草原王府中最珍贵、最完整的样本。”
随着导游对老王府故事的娓娓道来,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厚重的帷幕,观赏到了当时王府里的场景。
喀喇沁旗亲王府旅游景区,只是喀喇沁旗正在打造的百公里文化旅游产业带里最亮丽的一个节点。据介绍,这个百公里文化旅游产业带西起茅荆坝植物园、东至赤峰文化产业园,包括旺业甸国家级生态商旅度假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王府历史文化博览区、马鞍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7个主题产业园区,含30多个景区(点),构成了喀喇沁旗旅游文化产业一道靓丽的风景。
喀喇沁旗宣传部部长张华告诉记者,喀喇沁旗的传统文化旅游一直在不断的发展,目前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要大力打造集生态休闲、民俗文化、农业观光、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大旅游”长卷。
这个百公里文化旅游产业带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要构建起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串珠式旅游产业体系。而小小的黑山沟村也正在发力打造百公里文化旅游产业带上的一个亮点。
掩隐在葱葱绿树中的黑山沟村,已有了一块闪亮的招牌——全国生态文化村。然而十几年前,这里却是被荒山包围,进出都难的穷山沟。
“我高中毕业,家里给说了个媳妇。有一天说好来家吃饭,不巧赶上下大雨,姑娘走到村口,看见村子里的路被雨水浇成了一片稀泥,根本无处下脚,她转头就走了。事后捎话来,嫁过来也过不上什么好日子。”黑山沟村党支部书记王爱忠用自身的经历讲述了昨日的黑山沟。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黑山沟村十几年的致富路走得并不容易,但成效却愈来愈大。2万亩荒山长出了郁郁葱葱的树林,14公里水泥路实现户户通,打井、建大棚、搞奶牛养殖,一系列大动作让村民收入翻了倍。现如今,黑山沟村将生态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作为了重头戏,正成为大批游客流连忘返的原生态旅游点。
“实现以旅游业为龙头,融合多种产业,通过产业融合达到富民强旗的目的,是我们打造百公里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战略目标。”喀喇沁旗宣传部部长张华说。
为此,喀喇沁旗百公里文化旅游产业带采取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在全面统筹和升级开发优质旅游资源的同时,不断完善景区的配套服务、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组合。美林谷旅游运动产业园的出现,就是喀喇沁旗让文化旅游产业带可持续发展的精彩之举。
美林谷,是清朝皇家林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处在茅荆坝森林公园的环抱之中。“为了弥补赤峰冬季旅游的短板,喀喇沁旗决定在这里打造一系列冬季旅游项目。”美林谷的工作人员冯春丽说。
美林谷旅游运动产业园包括国际锦标滑雪场与滑冰场。其中,滑雪场有5条9.8公里雪道和2条索道。
“滑雪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平时一天就有300—400名游客,周末至少有1500名以上游客来滑雪。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夏季旅游项目,比如徒步、林间穿越等。”冯春丽说。
蜿蜒的山,清澈的水,悠久的历史,喀喇沁旗百公里“大旅游”长卷正把这些优势浓墨重彩地发挥出来。(记者张俊在 梁亮 戴宏 王连英 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