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安乐窝!”65岁的齐大爷坐在家里,环顾四周,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齐大爷一直居住在乡下的一间半土房里,房屋又小又破,每到雨季房屋漏雨潮湿,齐大爷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如今,他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家,逢人就夸:“还是党的政策好。”
像齐大爷一样,从牧区或城镇搬进新家的困难户还有很多。近年来,西乌旗始终坚持实施百姓安居工程,采取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不断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转移进城牧民安居住房和各类棚户区及牧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困难家庭“住有所居”的目标,使大批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梦想。截至目前,该旗已建成和在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117套,其中廉租住房1327套、经济适用住房682套、公共租赁住房347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800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310套、国有林业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352套、牧民整户转移安置住房249套、牧区危房改造1050套。同时,自2008年开展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政策以来,已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总额416.6万元。
刚搬进安置小区的秀英老人说,“以前住在小平房里,每天要搬炭、打炭、生炉子,一双手一年四季都是粗糙的。现在住楼房了,有自来水、暖气,去卫生间更方便,这样的日子真是好!”2011年以来,该旗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棚户区改造原则,采取异地配建的改造方式,逐步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800套,其中,2011年工程建设500套、2012年工程建设300套。2014年继续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计划让200户城镇生活困难家庭实现搬迁。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调整和转变,越来越多的牧区富余劳动力和老人、幼儿转移进城生活。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提升转移进城经济困难牧民的生活质量,改善进城后的居住生活环境,让广大牧民群众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者、支持者和受益者,该旗出台一系列转移进城牧民扶持政策,使越来越多的转移进城牧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2007年以来,已享受进城牧民住房优惠政策且入住的牧户共600余户。对购买商住楼的牧民,旗政府给予协调解决50%的银行贷款,并对房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的,由旗财政给予480元/平方米的补贴。同时,为解决转移进城牧民家庭中弱势群体无房或住房困难问题,建设牧区转移家庭保障性住房1000套。其中,40-50平方米住房600套,出售价600元/平方米;60-80平方米住房400套,出售价1500元/平方米。
在努力改善城镇面貌的同时,该旗因地制宜地推进“平改楼”进程,改善平房区居民居住房环境,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平房区开发改造,探索和创新了一整套平房拆迁调换补偿标准,让拆迁户得到更多的实惠,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让很多平房区的居民圆了多年的楼房梦。目前,该旗平房拆迁总户数1742户,拆迁总面积25.99万平方米,先后建成白音小区、仁和家园等一批基础设施较为配套,物业管理相对规范的住宅小区。建成乌珠穆沁文化广场、休闲广场、双拥广场、科普广场、巴拉嘎尔湖公园和生态公园等公用服务场所,城镇功能日臻完善,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镇区“晴天土飞扬,雨天泥四溅”的状况,使居民充分享受到城镇拆迁改造和建设发展的成果。旗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先后获得全国和自治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区文明旗县城、自治区级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驻站记者吴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