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采摘金杏。
每年六七月份是土右旗金杏飘香的时节,走进美岱召、沟门、敕勒川等村镇,绿树间掩映着黄澄澄的金杏,等待着人们采摘。6月10日,土右旗第六届三娘子旅游文化节暨第五届中国·金杏节在美岱召景区广场开幕。随着“金杏”的名气越来越大,销路广了,价格高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走进土右旗,特色节庆活动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大批游客赴土右旗采杏
6月10日上午,土右旗“金杏节”开幕的第一天,美岱召镇沙图沟村的佰杏山庄已经迎来了三拨采摘金杏的游客,平日里寂静的果园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从萨拉齐镇赶来的颉桂梅一家在果园里寻找着挂杏较多的果树,孩子提着小篮子跟在大人身后,遇到枝头较低的杏树,颉桂梅就把孩子举过头顶,让他亲手摘下树上的金杏。
“‘金杏节’办了几年,沙图沟的杏名气可不小,我们几乎年年都来,现在正是金杏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的过程,让他亲近大自然。”颉桂梅笑着说。一会儿工夫,颉桂梅手里的提篮就装满了黄澄澄的金杏。
看着果园里忙碌采摘的游人,沙图沟村的董书记喜上眉梢。
“这个果园有30多亩,种着6个品种的杏,陕西杏、河南杏、兰州杏、金杏、本地土杏和金太阳杏。我们村处于沿山地带,土壤和气候条件最适合种杏,尤其是金杏,熟得早、口感好,一亩地种70棵杏树,一棵树产杏约80斤,采摘一斤6元钱,果园一年收入就能超过10万元。”董书记说,“金杏节”已经举办了五届,土右旗金杏的名气越来越大,对于果农来说,“杏还没落地,销路就已经有了”。
据沙图沟村林果协会的经纪人董忠诚介绍,沙图沟村有2000多名村民,近几年,果农卖杏的收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超过千万元。
董宽树经营的果园只有三亩,种满了金杏。“原来,卖杏靠包头和呼市货栈里的商贩,每斤七八毛钱都卖不动,有时还烂在地里,举办‘金杏节’的这几年,包头和呼市能来很多人,再加上村里的林果协会帮忙,树底下就把杏卖了。”董宽树说。
丰富活动带动旅游发展
今年的文化节从6月10日持续至6月16日,并同步启动智慧旅游微信平台和土右旗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文化节期间,美岱召景区、美岱召镇沙图沟村、沟门镇大雁滩景区、明沙淖乡蒙家营村等地将分别举办杏园观光采摘、二人台艺术团文艺演出、广场舞表演、送电影下乡活动等文艺活动、敕勒书画名家精品展、美岱召传统庙会、大型物资交流会、黄河鲤鱼垂钓比赛、环大雁滩采摘园自行车巡游等活动。
成千上万的游客聚集到土右旗。美岱召广场上,三辆车身写着“敕勒川一日游”的大客车引人注目,身着一群蓝色T恤的游人逛庙会、游美岱召、到沙图沟摘杏,一路欢声笑语,他们是今年“敕勒川一日游”项目启动后,土右旗迎来的首批游人。
“我们村去年还专门修了环村公路,车能开到果园门口,不用像以前那样走土路了,有了这条路,果园办起农家乐,我们的旅游业就能发展得更好。”沙图沟村的董书记说。
据土右旗旅游局副局长王媛媛介绍,敕勒川一日游和两日游项目启动了,美岱召、朝阳洞、采摘园、九峰山的线路一推广,报名的人就不少,预计每周都会有300至400人过来,持续到10月份。“这几年办金杏节,沙图沟村、沟门镇的农家乐采摘园也越来越成熟,会拉动旅游业增长,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王副局长说。
此外,今年,土右旗还将以此次旅游文化节为契机,推动敕勒川文化商贸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推进美岱召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性改造工程,高标准抓好林果采摘园、农家乐建设,让“小金杏”成为大产业,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包头晚报记者林鹭摄影祝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