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敬业学校隆重举行初中毕业典礼
 

  全体师生共同祝愿毕业班同学:自强不息扶摇直上九万里,笃实好学真情妙悟铸文章

李东桥校长讲话

董栋部长讲话

  6月11日,敬业学校在北校区教学楼前隆重举行仪2014届初中毕业典礼。初三年级全体师生、学校和初中部环节以上干部约600人参加典礼。

  典礼由常务副校长康毅主持。

  学校教务处主任雷险峰宣布,初三年级全体同学已圆满完成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7-9年级的全部课程,经考核合格,准予结业。学校领导李东桥、贺琦、万心亮为各毕业班代表颁发结业证书,初中部为毕业生赠送了礼物。

  在老师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教师代表王奇志、初中部副部长、初三年级组主任段俊兵、毕业生代表王凯琳先后发言。段俊兵主任回顾老师同学三年来的经历时说:“三年的步履踏实而又匆忙,三年的道路坎坷而又艰辛,三年的汗水辛劳而又快乐,三年的成绩丰硕而又令人鼓舞。”王奇志老师说:“三年来校园中洒下了你们辛勤的汗水,留下了你们拼搏的足迹,传遍了你们的欢歌笑语,也记下了你们令人骄傲的成绩。”王凯琳同学说:“是‘敬业’教会我们分析与思考、丰富与凝练、合作与竞争、继承与创新,给予我们勇气与毅力、信念与追求、执着与坚韧。”

  毕业班的同学向学校赠送礼物,并给培养教育他们的老师献上鲜花。当毕业生代表向老师深深鞠躬时,许多老师激动得热泪盈眶。

离别时刻

  初中部部长董栋发表讲话。他说:记得三年前军训开营时,我给你们讲了第一课,今天即将离别,我给你们讲最后一课,这一课的题目是:“真情妙悟铸文章”。这句话,寄托了全体老师的一颗心,一片情。董部长讲了这句话的出处:去年在北大校园,有一次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对话,主持对话的是著名书画家范曾,进行对话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杨振宁谈到治学成功的秘诀是“真情、妙悟、铸文章”。这是范曾赠杨振宁的一幅画作上的题词。杨振宁先生认为,科学需要“真情”,那是对自然现象与规律浓烈的兴趣,这是科学家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的动力,而在山重水复的探索之后,终有柳暗花明的一刹那,那便是“妙悟”,这是科学成果诞生之前的黎明。最后,“真情”与“妙悟”终将铸得一篇天地华章。莫言先生说,“真情妙悟铸文章”更适合于文学领域。文学创作的“妙悟”,就是灵感。“灵感突然到来了,过去创作中难以解决的事情就解决了。”所以,科学和文学虽然探索的方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在探寻真理和秩序,洞察宇宙和人心的奥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与科学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追寻真理。

领取毕业证

  董部长说,希望你们把“真情妙悟铸文章”这句话牢记一生,成为一生的座右铭。今天,你们初中毕业,即将走向中考考场。你们应该相信自己,因为三年来,你们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累积了智慧,你们的成绩来自点点滴滴的拼搏。你们一定会在中考中胜出,以优异成绩向母校汇报。董部长动情地与同学们告别:“孩子们,用真情、妙悟去铸文章吧!”

  李东桥校长在讲话中说: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激动而又高兴。高兴的是,你们长大了,成人了,更广阔的天地让你们去奋斗,去拼搏,祖国需要你们!

献花

  李校长说,是你们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执着追求,勤思敏学,奠定了敬业学校厚重的基础;是你们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开拓进取、拼搏向上,铸就了敬业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品格;是你们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志存高远、笃实好学,绘成了敬业学校勇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发展蓝图。你们是敬业学校的骄子,敬业学校永远属于你们!毕业标志着你们将开启人生又一段美好的旅程,将构建人生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你们今后的征途上,山会更高,水会更远,路会更长。当同学们在即将告别母校、赶赴中考,掀开人生新的一页之际,我殷切地希望你们继续弘扬敬业精神,充分展示敬业风采,努力再创敬业辉煌。我衷心地祝愿你们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像巨轮一样,直挂云帆济沧海;像骏马一样,奔驰在希望的田野上!

  毕业典礼最后,初三任课教师深情合唱《春暖花开》,希望幸福一直与师生同在。毕业班同学以高亢的校歌《敬业颂》应和,相约共同描绘美好明天。(文/荆烨伴 摄影/刘志成)

[责任编辑 魏佩 ]

请对车窗抛物说不!
和谐一家亲
寻找清凉
人在花丛游 心在花...
感受草原民俗 体验...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警民那达慕 文工团来助兴
二连浩特市出现“火烧云”景观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