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VS无动于衷
虽然家庭服务业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可谓是求贤若渴,但高校毕业生却是无动于衷。
曾经在自治区春季人才交流会上,记者对近七成大学生做过随访,他们都表示,因为工作苦、累,有点大材小用,人们眼中家庭服务业就是伺候人的活儿,面子上过不去,尤其是父母不同意去从事家庭服务业。
“我们很需要大学生” ——呼和浩特市仁和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张立青说
“我们很需要大学生,现在的家庭服务业也不应被简单笼统地理解为当保姆或者保洁员,它有更高端的层次,包括家庭顾问、家庭理财和家庭教育等,这就需要具有高水平、高文化的大学生来担当。人们也应打破传统的观念,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一份职业,家政服务业也需引进高学历人才,来完善整个行业的人员结构。”呼和浩特市仁和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张立青说。
“家庭服务业高素质人员稀缺” ——内蒙古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呼和浩特市日信海清物业服务公司董事长卢丹宇
内蒙古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呼和浩特市日信海清物业服务公司董事长卢丹宇认为,随着“现代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和自治区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化,居民对家庭服务的要求,也不再仅仅限于家政服务这一简单层面,既包括传统的保洁、做饭、育婴、养老等基本层面,又在向家电维修、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发展,这无疑对我区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满足这种更高需求所需要的高素质人员相当稀缺。能够集多重服务、多种技能于一身的高层次家庭服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需要高素质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去补充。
就内蒙古来说,现有人口2400多万,至少有700多万家庭。按10%的家庭需求计算,需要家庭服务人员也得70万。
实际上,有专家估算,我国约有40%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所以,14.2万从业人员,在我区显然不足。虽然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从事家庭服务业工作,但家庭服务业向社会所提供的岗位,却是很诱人的。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数据显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自治区将培育壮大有实力的家庭服务业经营机构20家以上,建设家庭服务业示范培训基地10个以上,培训家庭服务人员10万人以上,创造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
家庭服务业就业前景广
虽然我区的家庭服务业无论从服务范围、内容、质量,还是从消费者满意程度来看,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有的家庭服务企业还通过培训系列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权益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市场管理不规范、家庭服务体系不健全、知名名牌和支柱企业少、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不足之处非常明显。
对此,内蒙古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卢丹宇认为,内蒙古家庭服务业现在并没有走上轨道,在无序竞争中发展,90%以上是非员工制管理,竞争也比较混乱。随着自治区各项家庭服务业政策出台,这种状况正在改善。
针对家庭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自治区组织实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特别培训计划”,到2015年培训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以上。同样作为家庭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补充力量的高校毕业生,自治区政府为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事家庭服务业,明确对高校毕业生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在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工作岗位时,享有基层工作经历报考、应聘人员的优惠政策。
同时,对各类家庭服务机构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在家庭服务企业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政府将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自主创业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城乡创业者,有关部门将为其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人事劳动档案保管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为让家庭服务业实现有序发展,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的自治区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办公室,正在制定发展家庭服务业的中长期规划,规范市场行为和服务标准,探索家庭服务业与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开发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就业岗位,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推进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之家、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依托各类社区服务设施改造建设,支持家庭服务机构场所设施建设。
正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萨仁在前不久召开的自治区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适应全区新战略的实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区家庭服务业发展”。(记者 张昊文 通讯员 高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