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膜下滴灌改变了老张的种地策略
 

  有了膜下滴灌又改了主意,经历了“惨痛”教训后,老张今年坚定了选择膜下滴灌的想法,用他的话来说,叫“好处多多”。

  一场透雨之后,通辽市科左中旗敖包苏木朝伦敖包嘎查张根占家的40多亩膜下滴灌田明显见了绿。看着一颗颗玉米苗钻出地膜露出了“小脑袋”,张根占别提多高兴了。

  去年这个时候,村里开始试验推广膜下滴灌。本来张根占已经报了名,但眼看都五月中旬了,村里的机播队还没轮到他家,老张着急了。老张说:“谁家种地就那么几天,眼瞅着种不上谁不着急啊?”害怕误了农时,老张不顾镇、村干部的劝说,执意放弃了膜下滴灌,着急忙慌按以前的老法儿种上了地,可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后悔了。

  “我和别人的膜下滴灌挨着种的,出尖是一块儿出的,等到六月中旬,我的苗就小了。”吃了亏的老张今年说啥也要改膜下滴灌。今年开春,趁着旗里把朝伦敖包嘎查的5400亩土地整体列入20万亩集中连片膜下滴灌项目区的机会,张根占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加入项目田。

  让张根占下决心改种膜下滴灌的想法,除了省水省时省工长势好之外,还有各级政府对项目田的资金投入。今年,通辽市以节水增粮行动为依托,新增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16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68万亩,在科左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区打造4个10万亩以上的集中连片膜下滴灌示范区,整合支农项目资金20多亿元用于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地膜、滴灌带是免费的,整地、播种不花钱,底肥、追肥有补助,算下来,每亩地省了将近300块钱。(记者张慧玲)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六月表情
世界美味大聚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冰川旁感受“极致”凉爽
额尔古纳迎来旅游高峰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