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阿拉坦大街两侧人行道道牙石、行道砖更换一事引起社会关注,部分市民认为相关部门“说换就换”,难做到物尽其用,有浪费之嫌。对此,呼和浩特市政部门回应称,此次修缮重在解决路灯不亮,行人夜间难行等问题,并非群众所认为的“无用功”。
据呼和浩特市政局管理科科长张灵通介绍,尽管此前已建成10年有余,但由于人流量少,阿拉坦大街“灯不亮”的问题没有得到关注。随着该路段人流量增多,存在安全隐患,市政局决定进行“中级”修缮。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政局了解到,此前的管理方金桥开发区并没有专门的道路养护机构和修缮经费,因此直到今年6月交接到市政局后才开始修缮。
张灵通说,道路修缮之前已经进行了严格的调研和规划,此次修缮重在解决该道路路灯不亮,地下电缆缺失以及接地保护不合格的问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局部未及修缮的路段的确有市民指出的“部分旧道牙石和行道砖完好无损”的现象。对此,市政部门介绍说,在完成修缮工作时,“挖沟”环节将造成不可避免的新破损,加上该道路建成10年来没有得到任何修缮,已经存在局部范围人行道和行道砖的破损、变形和风化情况,能重新利用的行道砖比例很小。
张灵通强调,这些替换下来的旧材并不是就扔掉了,基于节约考虑,原来人行道外侧的道牙石将移到内侧继续使用,而面包砖和内侧道牙石中可回收利用的,将用于市政其他养护项目,不可回收利用的,将作为建筑垃圾进行处理。“首选的方案肯定是局部替换,但是这些十年前使用的面包砖目前市场上已经停售,”他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接收阿拉坦大街管辖权后,市政局的财政拨款、人员、编制均未发生任何变化,这意味着,本次修缮所投入的约100万元经费,需要在原有市政财政拨款中“挤”出来。
据了解,城市道路的规划期一般在15年左右,本次修缮完成后,该路段将至少在未来5至7年内无需大的修缮。(记者 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