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3年内全市240万亩籽粒玉米将实现全覆盖
内蒙古新闻网  14-07-24 09:36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3年内全市240万亩籽粒玉米将实现全覆盖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日前在4个旗县区举办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现场观摩会,以此在呼和浩特市范围内大力推广这项玉米种植新技术。3年内,呼和浩特市240万亩籽粒玉米将实现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全覆盖,玉米总产量将增加30—40万吨,为首府粮食总产再上新高做贡献。

  在土左旗农业核心技术种植示范区,采用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的玉米长得格外茂盛挺拔。今年88岁的闫贵房村村民刘六望着自家20余亩玉米地喜上眉梢。“我种了近70年的玉米,从来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的玉米!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就是好。今年我家的玉米亩产上2000斤不成问题!”刘六自信地说。在托县新营子镇老杜营村千亩连片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示范区,在赛罕区金河镇棚松营村千亩连片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示范区,在和林县盛乐镇郭家营村千亩连片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玉米叶宽、杆粗、苗齐,正进入抽雄吐丝期,让参加观摩会人员充分领略了“黄金玉米带”的壮观。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郑建中告诉记者,玉米是我市第一大主栽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左右,占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以上,其中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达240万亩、青贮玉米40万亩。从全市玉米生产现状看,我市玉米的单产水平不高、种植密度过低、生长热量不足,地膜覆盖技术仍有发展空间。2012年,我市从巴彦淖尔市引进了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这是针对当前覆膜玉米种植中存在的膜面窄、热量不足、温度低、带型不利于密植、大行间过宽、土壤裸露部分多、易生杂草、中耕费工、耗水多等问题推广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在我市两年的实验对比,该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的地膜覆盖率,增加亩株数,有增强保水和增温作用,采取这项技术种植的玉米示范区玉米亩均产量达870公斤,是一般大田覆膜玉米的两倍,亩均纯收入增加320元左右。如今我市的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面积已由最初引进的80亩扩大到40000余亩,涉及全市4个旗县区14个乡镇27个行政村,发展势头强劲。

  据了解,今年呼和浩特市在推广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过程中采取了“改地膜、改品种、改密度、改播种机具、改种植模式”的“五改”措施,主要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载体。我市240万亩籽粒玉米实现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全覆盖后,农民的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内蒙古包头举行稍麦王大赛
蒙古族佳丽争奇斗艳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