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亮丽风景线 > 最新动态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草原英才"活跃在北疆亮丽风景线上
 

  【开栏的话】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引擎,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自治区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为统领,大力推进“三大平台”和10项“百人计划”工作,将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逐一落到实处,实现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人才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进入西部先进省区市行列。即日起,本报开设“草原英才在北疆”专栏,报道我区人才强区工作的亮点及成就,为推动“草原英才”工程建设、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7月,火一样的季节。在包头市昆都仑区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圣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事业也如火一般热腾腾的。随着陈弟虎博士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同为“草原英才”的公司创办者韩培刚博士如虎添翼。韩培刚2010年带着世界领先的中高温槽式太阳能光热利用项目入驻创业园,计划在包头开辟出一个全新的中高温光热产业。

  韩培刚介绍说,中高温槽式太阳能光热利用项目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内蒙古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他希望通过发展太阳能热动力,打造内蒙古槽式太阳能光热利用关键设备的研发、生产基地。

  韩培刚只是全区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的一个代表,在建设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大舞台上,无数像他一样的优秀人才正在与时代共舞。近年来,自治区把人才优先作为强区富民的重要发展战略,以高端人才团队引领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努力把人才团队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集群。以“草原英才”工程为引领,优先在“8337”发展思路涉及的产业链和重点环节挖掘潜力,充分发挥重大科技项目对团队的带动效应,以“项目+团队+人才”的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统筹联动,实现了重大人才工程的全覆盖。

  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新兴产业团队在各领域快速崛起。目前,全区评审出的217个“草原英才”创新创业团队(基地)中,围绕“8337”发展思路扶持的有175个,比例超过了80%。全区近4年重点支持和培育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有7个获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连建宇博士带领的稀宝博为创新人才团队于2012年被评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该团队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成员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均为国际知名的核磁共振成像专家,在诸多环节掌握了核心技术。

  作为蒙粤医疗卫生合作重要项目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吸疾病院士专家工作基地,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等多名专家领衔开展工作,实验室新引进的无痛气管镜技术已治愈患者百余位。近几年,我区围绕医疗卫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研发等重要领域,以“协助+合作+引进”的方式,柔性引进区外一流专业团队。这些团队拥有领域内一流资源与理念,在我区“落户”后,攻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带动了我区一批专业团队做大做强。

  在京蒙对口帮扶合作项目的支撑下,自治区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合作的方式把“小”团队凝聚起来发挥“大”作用,使团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种“纵向成串”“横向成片”的组建合作开发型团队的模式,在农牧业绿色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共促共建上显示出了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作为京蒙帮扶合作地区之一的赤峰市开展了“品质赤峰”建设,通过建设涵盖农牧业、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团队平台,在生产组织、质量安全、销售推广和品牌提升4个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目前已融合数百家专业合作社,农畜、旅游和文化等各类产品数百种,带动种殖规模近10万亩,预计今年可以促进当地群众增收1亿元以上。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在推动各领域人才与团队跨越发展的同时,自治区进一步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由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组团打造了一批创新战略联盟型团队。团队通过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施技术转移、联合培养人才等措施,积极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平台。目前,全区已经在包头、赤峰、呼伦贝尔等地构建联盟平台17个,在稀土、蒙药、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链上培育联盟型团队20个。

  在“草原英才”工程的带动下,自治区各盟市相继启动了“科尔沁英才”“玉龙人才”“河套英才”“阿拉善英才”等符合当地实际的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评审工作开展4年来,重点培养支持了175个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2个基地、32个院士工作站、712名“草原英才”个人,全区共培育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4100人以上。(记者 章奎)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内蒙古包头举行稍麦王大赛
蒙古族佳丽争奇斗艳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