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亮丽风景线 > 扶贫攻坚让百姓幸福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市全力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
内蒙古新闻网  14-07-25 11:39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晚报  
 

  固阳县怀朔镇阳湾村,两位扶贫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从巨大的标语前走过。

  面对贫困群众强烈的脱贫愿望,包头市全力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建立干部驻村、定点帮扶、产业带动、多元投入、群众参与的扶贫机制,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培植产业、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按照“四年规划、三年完成、一年巩固”的工作要求,从今年开始,在固阳县、达茂旗、土右旗、石拐区4个旗县区的110个村,全力组织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通过制定扶贫规划、确定项目、注入资金、派驻干部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确保到2016年全市农村牧区基本消除贫困现象。

  关键词:扶贫攻坚

  包头市是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全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但与此同时,全市还有分布在9个旗县区的54.5万农牧业人口,其中贫困人口13.5万。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出行、就医、饮水安全等公共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广大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和生产条件较差,思富盼富的愿望十分强烈。

  实例一:五分子村浇地再也不用愁

  “村里两个月前安了节水管道,原来从井里抽水到地里得走1个小时,现在只需要10分钟,到离井较远的地也只需20分钟。”固阳县金山镇五分子村委大南窑村四队队长刘拴生说起“三到村到户”,立刻夸起了村里的节水管道。他说:“我们村常年干旱,井里经常没水。每年为了浇地,全村人得排队。以前一年最多也就能轮到两回,今年有了节水管道,节约了水不说还节省了排队时间,我家的地能浇三四次,保证了生产用水。”

  记者了解到,在固阳县,由于干旱缺水,许多农村都是典型的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很多村子都有大量的贫困户。为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三到户干部花了不少心思。以五分子村委为例,为充分利用该村独特的区位优势,制定了发展以现代化设施农业为主要内容,结合肉羊、肉牛、家猪养殖为一体的新农村经济,逐步形成以发展节水灌溉、温室大棚为总体目标的发展格局,从而实现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

  精准扶贫就是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摸清底数、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因地制宜制订脱贫规划、选好致富项目并筹措扶贫资金是重中之重。在达茂旗乌克忽洞镇乌兰村,记者就看到了与固阳县金山镇五分子村委有别的一些扶贫方式。乌兰村常住198户,其中151户是贫困户。全村共有耕地18700亩,且全部为旱地,有大小牲畜7700头(只),是一个产业发展条件较差、农民人均收入较低的村。针对这种现状,该村按照“将旱作区农业劣势变优势”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特色养殖,打造的“草原明珠”食用油已通过有机认证,并在市区设立直销店。同时,特色养殖初具规模,在明暗滩成立了和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典型示范作用明显。

  实例二:阳湾村金融杠杆式扶贫初见成效

  在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阳湾村,王成桂和王淑英老两口最近忙得不亦乐乎。为帮助他家脱贫,驻村工作组又是发鸡又是发羊,还帮忙从信用社联系了1万元贷款购买10只基础母羊。

  王淑英说:“以前没养过羊,主要是拿不出钱来买。今年的政策好,村里帮忙贷了款,我争取把这1万元挣出来,还完贷款以后再挣些钱!”她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一只基础母羊一年产羔两次,每次产羔2-3只。按照年产5只羊羔计算,一年下来,家里就有将近60只羊。除去10只基础母羊,余下50只羊羔育肥后每只刨去成本可收入500元。这样一来,一年就能收入25000元。还上信用社的一万元贷款后,还能赚一万多元。这样一来,就能脱贫了。

  记者了解到,整个阳湾村没有一亩水浇地,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就算打了井也解决不了水源问题。再加上阳湾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是典型的“留守老人村”,自然条件和人口条件决定了这里不适合搞农业生产。为此,驻村工作组在这里主要从养殖业角度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但搞养殖需要成本,所以这里首先实施了金融杠杆式扶贫。

  在阳湾村,从金融扶贫中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数。据阳湾村农牧中心主任裴建军介绍,全村175户贫困户,有65户就被列为金融扶贫对象,通过和银行及信用社合作的扶贫项目,目前已为35户发放了贷款共计110万元。像阳湾村一样从金融扶贫中受益的农村和农户还有很多,仅以固阳县为例,目前就已开设“金融扶贫富民担保补偿金”专户,落实金融扶贫资金10273万元。

  “像王成桂和王淑英这样的农户多了,现在通过金融扶贫和为农户发鸡发羊,农户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许多农民已经见到效益了。今年下来,村里人均能增收2000元以上。原来村民们都坐着没事干,现在这些扶贫项目使大家都忙了起来,每天不是忙着给鸡拔草就是给羊拔草。”阳湾村村支书高建军高兴地说。

  考题

  如何回应贫困群众脱贫期望、消除全市农村牧区贫困现象,用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来有序实现既定目标?

  答卷提交

  包头市重点在固阳县、达茂旗、土右旗、石拐区4个旗县区、110个贫困嘎查村全面启动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目前,330名驻村干部已全部到位,不脱产帮扶干部总数达到1403人,编制完成90个贫困村扶贫规划和7089户贫困户脱贫计划,确定扶贫项目410个,决心到2016年底确定实施工程的4个旗县区110个贫困嘎查村及其贫困人口基本消除贫困。

  干部驻村定点帮扶

  “他来了以后入户摸底调查,给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熟悉情况,针对不同的困难户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说到五分子村委的驻村工作组组长黄宏宾,和他配合的大学生村官曹伟很是佩服。他说:“黄宏宾来了之后,每天早上8点半都到村委会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安排,平时主要负责给村里跑一些项目,如水利方面的打井、滴灌等项目都是他在跑。他还要做村民的工作,比如在大南窑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工前,村民都不理解,觉得为什么要改造?很多村民因为拿不出钱来而不配合工作,为此他又和镇里协调,先把补贴的钱换成砖和水泥等实物……”

  在村民们的印象中,由市委农工部副主任黄宏宾和固阳县里来的王晓宝两名驻村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曹伟组成的驻村工作组,大多数时候都吃住在村委会主任家,平时很少回市里或县里的家。两个多月时间下来,他们和村民相处得像老熟人一样,对于他们带领大家搞的脱贫致富项目,村民们都由衷地支持和放心。

  “三到村到户”精准扶贫

  记者了解到,全力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就是要通过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到户”,做到规划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实现扶贫规划、项目、干部与扶贫对象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具体地讲,在110个村按照1个贫困村选派2-3个帮扶单位对口帮扶的原则(1个机关事业单位和1-2个企业),选派27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结对联系110个贫困嘎查村,自上而下合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程。在干部选派上,具体由帮扶单位和被帮扶旗县区向每个贫困村各选派1名干部,并由市委组织部向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大学生村官,由此三人组成一个驻村工作组。干部到村后,督促帮扶单位根据贫困户数量,采取“一对多”的形式结对帮扶贫困户;建立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档案,分析贫困原因并制定脱贫规划、脱贫计划,协调帮扶单位、企业及社会力量做好帮扶工作;撰写驻村工作民情日记;帮助贫困村培育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等,并要摸清贫困村基本情况、编制贫困村扶贫发展规划、分类识别贫困户、编制贫困户脱贫计划、录入电脑监测管理、协调争取项目资金、组织实施扶贫项目等。

  包头市扶贫办主任云瑞表示:“实施‘三到村到户’工程以来,包头市力求2014年落实各类扶贫资金4亿元以上、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0个以上、完成3.1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工作目标,目前已实现良好开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扶贫攻坚工作态势。”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内蒙古包头举行稍麦王大赛
蒙古族佳丽争奇斗艳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