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马连兵从内蒙古气象学校毕业,分配到达茂旗满都拉气象站工作至今。31年来,他在这个边陲小气象站重复着简单的工作,从没出过差错。气象站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始终坚守在这里。2014年,他被评为包头市第四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满都拉是达茂旗北部最偏远的一个边陲小镇。马连兵刚到气象站工作时,满都拉镇每天只有驻镇机关单位为数不多的人出入,牧民们则分散在各牧点居住。那时天气恶劣,缺电少水,常年吃不到新鲜疏菜。每到夜间,唯一能够看见的,就是从坐落在镇南端气象站窗户透出的煤油灯发出的微弱光亮。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陪伴了马连兵3年,直到1986年满都拉气象站通上电。
满都拉气象观测站建于1957年,是国家一级基本站,参与全球数据交换,每天固定8次天气报和8次补充绘图天气报,还要编发24小时地面航空报,每天3人倒班、昼夜工作,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当时哪有现在的条件,大量监测数据全靠手工处理。”多达几万个数据的每月4份气象报表,马连兵他们都是人工完成。而且因气象工作的特殊性,数据不能有差错,连小数点后的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
31年,对一个气象站来说不是一个很长的岁月,可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却是不短的时间。这些年来,马连兵已记不清楚多少次冒着雷雨和大风天气维修气象观测设备,往往为一个气象数据冒着严寒多次反覆检测。一次,为寻找被大风刮走的一张温度自记纸,他和同事顶着大风寻找了十几里地。由于多年在艰苦环境中工作,马连兵落下了一身病,但他没有退却,仍然坚守在气象观测岗位上。从去年开始,马连兵又新添了生态监测的工作,因为气象站人员紧缺,为了使站里工作正常运转,马连兵便主动承担了下来。
说起人生憾事,马连兵唯一的遗憾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自己未能守在她身边。1999年,母亲病危,家人给他发了电报,因当时满都拉镇不通电报,等马连兵获悉消息,倒车辗转回到察右前旗老家时,母亲已经去世4天了。(记者 格日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