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着“镇政府财务专用章”的欠条。
快被政府“白条”拖垮的饭馆。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这句经典唱词,居然在地处大兴安岭深处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奎勒河镇,上演了真实一幕。
记者经多方核实了解到,1992年,奎勒河镇农民徐瑞梅在镇上开了一家名叫“宗芳饭店”的家常饭馆。慢慢地,回头客越来越多,也成了镇政府的“定点饭馆”。好不容易碰上镇政府这个“不差钱”的“老主顾”,徐瑞梅刚开始还颇感自豪。然而好景不长,她发现镇政府的人来吃饭,从来不结账,习惯“打白条”,一般都是在账单上龙飞凤舞地签个字,“嘴一抹拍屁股走人”。一晃过了两年,当她拿着厚厚一摞饭费单据去镇政府找财务人员结账,得到的答复是:“镇里没钱给,先欠着吧!”
从1998年到2006年,数不清有多少拨镇政府的人到徐瑞梅开的饭馆吃吃喝喝,无一例外都是“打白条”。几年下来,她手中一摞摞带着油渍的饭费单据,换来的是6张盖着红彤彤“镇政府财务专用章”的欠条(见图)。徐瑞梅一直小心翼翼地完好保存着镇政府的这些欠条。她给记者发来的欠条照片显示:立据日期从2000年到2006年,欠费金额从1.6万元到8.7万元不等,合计255527.26元。其中,在一张立据日期为2006年4月12日、注明“奎勒河政府欠饭费23078元”的欠条上,还有时任奎勒河镇镇长所做“情况属实”的批示,批示日期为2008年4月12日。
徐瑞梅说,十几年来,奎勒河镇的行政隶属几经变迁,镇政府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奎勒河镇到莫旗以前要走一天,现在修好了水泥路坐客车也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她多次往返莫旗和镇政府催讨饭费,路费花了不止5000元。旗里不管这事儿,历届镇政府也不否认欠饭费,但总是说没钱给,一直就这么拖着,至今未付分文。
这些年来,徐瑞梅的饭馆靠贷款维持才没关张。目前,她在奎勒河镇信用社贷款达20万元,“挣的一点钱还不够还银行的利息”。去年冬天,她的小孙子出生不久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带到北京治疗,手术费用就花了将近10万元。她还给记者发来一份今年1月小孙子在北京一家医院做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报告单”,说道:“我实在没有办法,再也等不起了!”
今年8月6日下午,记者给奎勒河镇有关负责人打电话,向他们核实镇政府拖欠徐瑞梅的饭费情况是否属实。很快,奎勒河镇镇长亲自给徐瑞梅打电话,叫她到镇政府去谈谈。当晚,徐瑞梅向记者反馈商谈情况,“奎勒河镇党委索书记和王镇长一起跟我谈的话,他们说这表明他们对此事高度重视”。两位镇领导对历届镇政府打的欠条都认可,总共25.5万元。至于欠款怎么个还法,他们说逐步解决,要研究一个还款“五年计划”,但不敢保证能把欠的钱都还上。
徐瑞梅告诉记者,她对这个商谈结果不满意。“已经拖了这么多年,每年都说逐步解决,但他们就是不给解决。”
千百年来,“吃饭埋单,欠账还钱”是维系正常人际交往最起码的诚信原则。奎勒河镇政府吃吃喝喝“打白条”,硬是生生地把一个小本经营的饭馆“拖瘦、拖死”,经营难以为继,不得不靠借贷度日。政务诚信如此缺失,镇政府的公信力何在?这桩镇政府拖欠农民25.5万元饭费长达16年的“陈年旧账”还要拖多久?奎勒河镇政府如何作答?我们将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