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鉴宝
文化从来都不应该是曲高和寡的,如何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不仅是政府的命题,也蕴含着商机和发展机遇。响应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不少企业家将目光投向了和林格尔的文化市场。据了解,东篱书院只是大南山文化产业园的一部分,本着原生态环保的理念,以旧厂房改造为基础,现在已成为挖掘盛乐历史文化内涵,增进民族文化延伸和传承当地民俗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进行文化交流、学术讲座等系列活动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成为为广大文化爱好者提供作品创作、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场所。“我们现在就是给很多文化工作者、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作品的生产基地和未来的展示基地,怎样能把他们辛苦得来的作品商业化,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考虑的。”王瑞生说,自己一直有一种百姓情节,东篱书院就是要给基层群众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这里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
东篱书院,一个赋有诗意的名字,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氛围中享受和陶冶文化情操,在高雅的古琴旋律中,馨香四溢的茶桌旁,聆听大师们的谈经论道,欣赏一些当代及地方作家的书法、绘画、摄影、剪纸、雕塑作品,品鉴他们的超凡艺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东篱书院想要得到的最佳境界。
和林格尔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焕发新生机
早在4000年前,和林格尔这片土地就已经有人居住并开始繁衍生息。历经岁月更迭,很多文化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也有一部分以非物质的形式流传了下来,比如一种技艺,一种习惯。在和林格尔,对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让不少民间传统技艺在保护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和林格尔剪纸是中国北方剪纸最具有代表性的剪纸遗存之一。它是由世代生活在和林格尔地区的广大农牧民劳动妇女群体为主体创造的,经过代代传承发展,既深深扎根于原生的本土民族文化基因,又融入了不断传入的中原农耕文化的血脉,并成为当地劳动人民所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尤其是世纪之交,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游牧、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急速转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和林格尔剪纸的发展面临濒危的境地。带着全社会的关注,1998年7月10日,和林格尔县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旗县剪纸学术组织——和林格尔剪纸学会。和林格尔剪纸学会的成立,成为和林格尔剪纸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多年来,和林格尔剪纸学会不惜一切代价深入抢救、发掘、整理和保护了县境一大批珍贵的原生态剪纸遗存和老一辈剪纸传承人。从1994年到2010年,已累计抢救、发现珍贵的原生态和林格尔剪纸7万余幅,发现和保护老一辈剪纸传承人2600余人。多年来,和林格尔剪纸学会在段建珺会长的带领下,以“让老大娘们重新拿起剪刀,让年轻一代传承剪纸”为工作宗旨,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老人们最大可能的人文关怀。除此,学会还努力开展各类剪纸活动,努力探索剪纸在新形势下的教育传承和发展工作,涌现出段建珺、张花女等一大批才华横溢,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杰出代表性剪纸传承人和经典剪纸作品。
和林格尔剪纸反映了独具我国北方草原文化形态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生命崇拜观念,在表现上呈现出大气天成,古拙浪漫的鲜明文化个性,反映了北方民族质朴奔放、热情率真的情感气质和令人神往、遐想万千的多民族民俗景观。和林格尔剪纸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民俗学、历史学、艺术学、考古学和审美学等多学科人文价值,被学者、专家誉为“农耕与草原图腾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2011年,和林格尔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